“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不论做啥事都要有个度,如果过了度,生活就会变成读不懂的诗和看不清方向的远方。
张明和李亮同岁,两家是门对门的邻居。从小到大,俩人的关系铁的就像孪生兄弟,一起下地割草,一起下河捞鱼,一起看连环画,一起钻麦秸窝,一起戳马蜂窝,一起逃学听大戏,用庄里人的话说就是,张明挤挤眼,李亮跑不远。
世上的事,说巧也巧,大学毕业后,俩人分到同一家单位上班。张明有事情,给李亮说啥啥时候帮我顶个班,不需要说第二句,李亮一定到位;李亮手头紧了,给张明说借给我点钱,张明绝对奉上。张明的同学或是亲戚来了,给李亮说晌午给我陪客,不用强调,李亮绝对到场;李亮打牌赢钱了,一个电话,到哪哪饭馆吃饭,张明肯定第一时间到达,而且像东家似的点菜拿餐具。
2005年,喜欢折腾空的张明辞职办个小酒厂,挖了六个池子,请来古井贡酒厂的退休师傅,雇几个工人,像模像样地干了起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可能是张明请对了师傅,雇对了工人,也可能是外界环境使然,张明酒厂生产的酒销路出奇的好,订单像雪片一样飘到张明的办公桌上,营业额像施了肥浇了水的泡桐树,“噌噌”地往上涨。让李亮好一番羡慕呀。
2010年,张明准备扩大生产规模,需要一大笔资金,贷不到款,问李亮认识的人中有没有朝外放钱的,帮忙牵牵线,按规矩付给人家利息。发小有事相求,岂能推脱。李亮碰见亲戚给亲戚说,遇见同学给同学讲,可有闲钱么,给我的发小张明用用,一分利,放心吧,我做手续,他还不上找我。苍天不负有心人,一个月的时间,李亮为张明筹集到现金一百零五万,加上自己的五十五万,共计一百六十万。张明很讲信用,每月十号准时付给放钱人利息,放钱人高兴,李亮也高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5年,不知道啥原因,张明的酒厂遭遇滑铁卢,生产的酒无人问津,都积压在仓库里,连工人的工资就发不掉,别说放钱人的利息了。2016年,张明的酒厂彻底停产,放钱人找张明要钱,张明说,老少爷们放心吧,我的厂正常运转了,一分不少地还给大家。一年,两年,三年,别说利息,连本也烂里边了。这些放钱人拿着条子找李亮要钱,李亮自己的钱也打了水漂,只能干瞪眼。无奈之下,这些放钱人联合把李亮起诉到法院。
按照法律程序,法院冻结了李亮的工资,对李亮的房产进行保全查封。李亮的老婆在超市工作,儿子在高中就读,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三口,生活质量可想而知。辛辛苦苦二十多年,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苦呀!
帮人帮出一身债,这是李亮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好的出发点,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帮助人也得适可而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