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老家,都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外出打工常年不回家的比比皆是,有的全家出去十多年了,只有春节才回来一次。一些房屋久不住人,房顶都露天了。陈爷的房子也是其中的一座。不同的是陈爷不是出门打工,而是不在了。
陈爷是老家的一个邻居,按辈分称呼他爷爷。他一米八的个头,年轻时一定很帅的。陈爷年轻时家里很穷,三间矮小的土房子住着他和父母,连结婚的房子都没有。好多说媒的人一看他的家底都摇头走开了。
终于有一个不嫌他家穷的闺女。可是陈爷看不上这姑娘。她个头矮小,长得不好看,小鼻子小眼的,后来,在父母的极力撮合下,陈爷极不情愿地和姑娘拜堂成了亲。
婚后,陈爷一时无法接受和另外的人同床共枕,一直和媳妇分开睡。回门时,姑娘哭哭啼啼地把事情与父母一说,父母感觉受了奇耻大辱,就没让闺女回婆家。有闺女还愁嫁不出去,非在他那棵穷树上吊死吗?陈爷也想结束这场婚姻,就没有去妥协。他不甘就这样接受命运的摆布。
那个女人在家待的没有半年,又找个婆家嫁了,给人家生了几个孩子。命运还真给陈爷开个大玩笑。自离婚后,就再也没有女人走进他的家门。一晃陈爷岁数大了,也就放弃了娶妻的想法。
陈爷会做菜,在农村叫耍大勺子的。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了都请他去做饭。他一忙就是几天,有时夏天连热带累,他都吃不下饭。让我念念不忘的是,他炸的焦丸子特别好吃。
陈爷辈分长,每到春节,晚辈的小孩子到他家拜年,他会拿出好吃的年货招待,还会拿出自己微薄的积蓄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陈爷一生善良,没有跟邻居吵过架。他的侄子盖不起房子,结不了婚,经中间人说合,他拿出自己毕生积攒的钱盖了三间瓦房,让侄子娶了媳妇,他却住进小屋。条件就是陈爷到了百年之后,侄子负责送他出门。几年后,他侄子自己盖了房子,就搬出了陈爷的屋子,也拒绝了当初的条件。陈爷也没跟他计较,毕竟还是自己的侄子,自己这把老骨头,随便埋了就行。
村里的王老五快四十了还没有媳妇,也是由于家里穷,父母死得早,没娶到媳妇。陈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要求别太高了,剜到篮里才是菜啊。王老五深受启发,他不再高傲地仰望星空,低头寻找机会收割属于他的幸福。终于,一个离婚后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走进他的家门,没出两年还给他生个大胖小子。为感谢陈爷的提醒,让孩子认陈爷干爹。
陈爷活了七十岁,给乡亲们做了一辈子的饭,却没有享受到一个家庭的温暖,孤独过一辈子,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房子也已破烂不堪,在寒风中为他唱着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