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小麦赤霉病可能大面积发生 农技人员提醒:抢抓时机,全面开展两次预防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4月9日,记者从市植保植检站了解到,今年,我市小麦大部分将于4月10日起陆续进入齐穗至扬花期,小麦花期遇雨概率高,预计我市小麦赤霉病将呈大发生趋势。农技人员提醒各地要抢抓时机,全面开展两次预防。

据了解,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遇连阴雨天气,即可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大流行。小麦赤霉病可防可控不可治,防治时效性强,花期预防窗口期短,一旦错过防治适期,赤霉病病菌侵染危害,将严重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

据市植保站监测,当前我市田间小麦赤霉病菌源量已满足赤霉病大发生的菌源条件,随着气温上升,田间菌源量还将进一步增加。根据市气象部门预报,我市4月份降水量接近常年。

农技人员提醒,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防治策略,见花打药,准确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期开展第一次预防,突出预防和兼治作用;施药后5天左右开展第二次预防。对高感品种、生育期不整齐、花期遇多阴雨天气的田块,还应开展第三次防治。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

药剂方面,要选择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性好的高效对路农药。小麦赤霉病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要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同时,要注重应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积极开展以小麦赤霉病、穗期蚜虫防治为主,兼顾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吸浆虫、粘虫的多病虫害总体防治,实施“一喷三防”。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