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1周
转眼间,来到蒙城县马洼村驻村扶贫三年了,看到贫困群众通过政府扶、干部帮、自己干,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今年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年,我们必须慎终如始,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倒计时”的紧迫感,紧盯短板弱项,攻克未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三个堡垒”,决战脱贫,决胜小康,让贫困群众同步迈入小康。
张洪亮到田间查看贫困户午收小麦情况
量身定制促脱贫
“马志国精神状态如何?心里咋想,有啥打算?还有没有困难……”5月26日刚吃过早饭,张洪亮心里放心不下,惦记着这个家庭,又带着驻村工作队员再一次入户走访。
马志国是马洼村未脱贫户,今年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由于马志国双侧股骨头坏死,肢体三级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该户2014年因病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马志国和所有人一样向往美好生活,希望尽快摆脱贫困。2017年,他饲养大白鹅,准备放手大干一番。于是,建大棚、添设备,购买了2000只鹅苗,妻子桂玲起早贪黑,全身心地投入,可是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技术不过硬,成活率极低,不仅养鹅失败,还欠下了债务。去年,急于翻身的马志国,又饲养了600只鸳鸯鸭,结果辛苦一年,收效甚微,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马志国垂头丧气,意志消沉,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妻子更是闹心,感觉日子越过越没指望,去年7月,一个人不打招呼外出,至今不知去向。
针对其家庭现状,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隔三差五上门与其交心谈心,鼓励他提振精气神,重树生活信心。不仅为该户申请了低保,维修了房屋,还办理了临时救助,落实个性化帮扶措施。今年初,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研究量身定制帮扶方案,制定了光伏分红、资产收益分配、残补、教育资助等17项帮扶措施,申请办理公益岗位,协调帮扶单位资助600只鸡苗。同时,加强帮扶力量,增加了一名镇班子成员为帮扶包保责任人。
为了治“穷根”,驻村工作队发挥资源优势,来自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的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张琪,带着马志国到医院请骨科专家会诊,经诊断病情已达到了四级,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瘫痪。专家当场提出治疗方案,分两次手术换取股骨头,估计治疗费用需8万多元,但有“351”兜底医疗保障政策只需自费3000元,考虑到住院期间无人照料,院方答应免费为其安排护工护理。
像马志国一样的未脱贫户我们村还有3户7人,都是我们要攻下的“堡垒”。我们逐户制定了帮扶方案和措施,确保如期脱贫,不落一户一人。
张洪亮走访新辉制衣公司
务工就业保增收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至关重要,但稳定住、巩固好说起来轻松,真正做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扶贫工作增加了新的困难,必须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
王毛妮是2017年的脱贫户,过去一直在外打工,去年新辉制衣入驻马洼后,再也不用外出了,不仅月收入2000余元,还能照顾家庭和孩子。“能在家门口就业感觉特别幸福。”5月27日下午,我在新辉制衣公司走访时,王毛妮见到我说。
新辉制衣公司生产的雨衣主要出口东南亚国家,外贸订单多,不愁销路。愿意来厂务工的贫困户,只要有劳动能力,就会得到优先安置。村里依托入驻的慈蒙新能源公司、新辉制衣公司,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脱贫。
我们采取支持返岗复工一批,协调企业录用一批,投身农业生产解决一批,扶持创业吸纳一批,开发公益岗位安置一批的“五个一批”措施,促进贫困人口就业。
疫情刚刚有所缓解,我们就对去年务工情况进行摸排,经数据比对,全村贫困家庭中有务工收入的98人,我们拿着这份名单挨家挨户进行排查,看有没有因疫情影响未能外出的,对那些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及时提供用工信息,安排专车免费送达浙江宁波,对有务工能力暂时不能外出的安排就地务工,提供临时性岗位。利用光伏收益,开发了57个村级公益岗位,确保务工收入不因疫情而减少。目前,马洼村已有113名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
促增收,保“两业”。为了达到贫困户年收入增加10%,产业收入占比不低于25%,就业收入占比不低于50%的要求。我们以去年户收入为基数,逆推核算出每户今年应达到的预期收入数额,产业、就业收入占比,发现不足的家庭,及时采取措施,加强针对性补差补缺。
小康路上不掉队
紧盯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意外事故等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动态监测、过程管控,采取精准帮扶,因人施策,确保不发生返贫致贫问题。
许长松是我们村的边缘户,具有水工技术,前些年长期在外务工,去年在一次施工时腿部受伤,暂时失去了劳动能力。务工是许长松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不能务工就可能面临致贫风险。了解情况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跟进措施。村里出资4000元为其修缮房屋,申请办理了低保,落实个性化帮扶,采取临时救助等措施。现在,许长松治愈后,又外出务工去了。像这样的边缘监测户我们村有3户,都逐一采取了帮扶措施,决不让一户致贫。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这一底线任务和核心指标,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不间断进行问题排查,动态清零。今年3月以来,我们对贫困户进行全面排查,摸排出偏房问题38户,厕改问题8户,自来水问题4户,列出问题清单,责任到人,逐一销号,切切实实为贫困户解决问题。确保义务教育“有学上”、群众患病“有‘医’靠”、贫困群众“有安居”、安全饮水“有保证”,让“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有保障。
决战攻坚,决胜小康,目标越接近,越不能松劲。攻下最后的“堡垒”,需要拼尽全力,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不降低标准,不减少成色,小康路上不让一户一人掉队。(张洪亮/叙述 记者 曾莹莹 文/图)
·人物小记·
张洪亮是亳州市委党校校务委员、办公室主任,2017年4月到蒙城县双涧镇马洼村驻村扶贫,任该村党委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张洪亮坚持“驻村驻心,扶贫扶志”的驻村帮扶理念,把“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真帮实扶,带领驻村工作队同村两委干部一道不懈努力,使马洼村不断进步发展,帮扶成效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