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法治亳州建设 服务改革发展大局——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综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召开常委会会议7次、主任会议23次,制定地方性法规1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8项,作出决议决定6项,开展执法检查、视察和专题调研47次,依法选举和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9人次……翻开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的履职日志,一组组数据见证初心使命,一项项工作彰显为民情怀。

刚刚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发展大局, 认真履行职责, 推进依法治市,强化监督实效,回应民生关切,圆满完成了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良法促善治 助推法治亳州建设

倡导和鼓励出入公共场所不赤膊光膀、不穿睡衣,衣着整洁得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2021年1月1日,《亳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正式施行。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紧紧抓住地方立法、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等工作重点,全力助推法治亳州建设依法有序、蹄疾步稳。

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亳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法治力量护航文明前行。在推进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开门立法,先后开展立法调研6次,召开座谈会16次,召开论证会3次,征集意见建议754条,采纳379条,凝聚了全市上下、社会各界集体智慧,得到了广泛认同。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城乡规划、居家养老服务等立法调研,为后续立法奠定基础。

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执法检查“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深入推进执法检查,督促政府落实法律责任。全力促进监察机关依法办案,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正司法、阳光司法。

以监督促提升 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2020年10月21日下午,一场专题询问会在市行政会议中心进行,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询问。专题询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落实、资金投入、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医养结合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询问。副市长应国君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认真回答了询问,在答疑解惑中,坦言存在的问题,指明解决问题的各项政策举措和今后工作任务。

事实上,自2011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就学前教育、食品安全、城市管理等开展了10次专题询问,取得了较好的监督效果。

刚刚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贴近民生、突出重点,创新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不断强化监督实效。市人大常委会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经济监督,把落实市委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作为监督重点,聚焦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深入开展复工复产、小微企业融资调研,主动为企服务, 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同时,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抓手,强化预决算监督;以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己任,强化民生和社会事业监督;以增强监督工作实效为目标,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挥职能优势 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去年7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蒙城县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工作进行调研,要求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医院的主观能动性,共同推进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工作,切实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像这样的民生工作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去年开展了10余次。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以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己任,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加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2020年初,一场疫情突如其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动员广大代表参与疫情防控,广泛宣传代表抗疫事迹,弘扬抗疫精神,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聚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监督,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持续巩固提升。聚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听取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污水处理专项工作报告、全市乡村产业发展情况报告等,推进相关工作提质增效。将审议意见办理与绩效考评相结合,连续三年将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纳入市直单位效能考核,有力促进了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促进了相关工作开展。一年来,市“一府两院”高度重视审议意见办理工作,常委会审议提出的67条审议意见,均得到较好落实。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