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林鲜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爱吃笋,更喜欢吃肉。

自古以来,笋是好食材,可做成纯天然的美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皆喜欢。苏东坡一生酷爱竹,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所以要想不俗不瘦,餐食要有笋烧肉。当然,我们不能顿顿笋烧肉,尝鲜是不可避免的。说到尝鲜,我有一个表侄子是厨师,他认为我见多识广,曾问我是否吃过“傍林鲜”这道菜。我摇摇头,回答没有见过此菜,更不知其菜的味道如何?

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我才找到“傍林鲜”这个答案。

仲春时节,我同文友去南方采风,时至中午,热情好客的山民们留我们吃午餐。我们没有推辞,买了两只山鸡送给他们。这时,一位年轻的山民用铁锹很快地在他们家门口竹林边上挖一个土灶,把刚挖出的笋用炉子煮,水是山泉水,燃料,竹林落叶,煮好的笋确实又鲜又嫩。然后,用煮好的鸡汁煮笋,味道更加鲜美,文友们赞不绝口。霍山的一位朋友笑呵呵地说:“这煮竹吃,叫‘傍林鲜’。北方人很少尝到这种味道。”

“这就是傍林鲜?”我迟疑地问。他看了我一眼说:“这是不可否认的,《山家清供》菜谱里有记载,是一道难得的菜肴。”

其实,我早就吃过这道菜了,但不知道其名。我称它为“笋炖肉”。 这里还得从我老家那片竹林说起。每年春季,竹笋就从地下探出头来,细心的妻子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嫩而鲜的竹笋挖出来,整理干净,切成薄片,加上盐及配料、雪菜、五花猪肉炒之,味道鲜美极了。有时纯竹笋放进土灶锅里,用清水煮一会儿,捞出来凉拌。此道菜,只要端上餐桌,就没有剩余,吃着脆生生的,甜滋滋的味道,比南方的“傍林鲜”好吃得多。

想来,这“傍林鲜”和吃活鱼的思路是一致的。把鲜活的鱼杀了,立即去鳞剖腹下锅,放上作料,肯定味道鲜美无比。其可称为“傍河鲜”,不知道菜谱上有没有这个名字。

至此,“傍林鲜”也好,“傍河鲜”也罢,我还是爱吃老家竹林里长出的笋,妻子做的笋炒肉,可称为名副其实的“傍林鲜”。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