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一”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弄虚作假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对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等违法行为的查处,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基层环境执法人员的一大难题。为突破“不会查”这一瓶颈,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采取“四个一”的做法,强化打击自动监控弄虚作假的大练兵,切实增强执法能力、提升执法效能。

每天练一次。为了让执法人员熟悉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构造,熟知检查自动监测设备的要点,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单位会议室开辟环境执法练兵场,分别设置两台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COD、氨氮)和一台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让全体执法人员每天下班练习操作。

每人一本书。为了让执法人员全面掌握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精心编制了《亳州市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检查手册》,发给每位执法人员,让大家时时学、日日看。

每人讲一课。让每一位执法人员结合日常“练”与“学”总结心得体会,制作课件,在支队每周例会上给全体执法人员讲一课,交流心得,营造“比、学、赶、超”的练兵氛围。

每人办一案。要求每一位执法人员学会采用非现场执法检查手段,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视频监控和环保设施用水、用电监控开展网上巡查,发现自动监测数据异常的企业后到现场调查核实。确保每位执法人员办理一件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或未保证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案件。同时,开展行政处罚卷宗交叉互评,提升全体执法人员的实战能力和水平。

通过练兵,2021年以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共查处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案件4件,查处不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案件8件,罚款200多万元,移送公安机关6人。有效震慑了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倒逼企业提升环境守法意识。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