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小康|小鸽子放飞“小康梦”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焦玉连养的肉鸽

亳州新闻网讯 在利辛县胡集镇杜湖村,焦玉连被村民称为“鸽子王”。走进他家的鸽子养殖基地,1000多平方米的鸽舍,一排排的鸽笼整整齐齐地摆放着,鸽子发出欢快的“咕咕咕”声,好不热闹。

“以前在外面打工,看人家养殖鸽子挺赚钱的,所以我也开始养了。但由于不懂养鸽技术,开始赔了不少钱。”焦玉连说,通过认真钻研,他渐渐掌握了鸽子的习性、配种等知识,鸽子养殖很快发展起来。鸽子不愁销路,每到出栏期,很多外地的鸽贩就会主动和我联系,上门求购。粗略算一下,一棚能盈利5万块钱左右。

焦玉连告诉记者,他养殖的鸽子品种有银王、石岐等,共计4000来只。鸽子养殖周期短,30多天就可以出栏,按照月出栏量2000多只计算,年利润达到20多万元。

“现在肉鸽行情好,政府对特色种植养殖业扶持力度大,我打算和周边的具有规模的散养户一起成立鸽子养殖合作社,进一步吸收周围村庄的闲散劳动力帮忙打理鸽舍,形成较大规模的鸽子养殖基地,和村民共同致富。”焦玉连说。

近年来,胡集镇立足当地实际情况,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格局,促进产业发展,壮大乡村农业经济体,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