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我市通过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救助资金、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努力构建综合救助格局,打造多层次救助体系,兜住兜牢兜好民生保障底线。
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
市民政局根据省相关文件精神,及时修订完善市低保、特困人员、临时救助操作规程,适度拓展保障范围,优化办理程序;以市委办、市政办名义印发了《亳州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加快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下放低保、特困人员审核确认权限至乡镇街道,办理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指导基层规范开展社会救助,织密扎牢兜底保障安全网。
及时足额发放救助资金
基本生活救助。截至3月底,全市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2.3万户22.5万人,1-3月共发放农村低保金2.67亿元;保障特困人员26901人,其中集中供养6041人、分散供养20960人,累计发放供养金5669万元;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60%,发放护理补贴825.36万元。
专项社会救助。截至3月底,就业救助方面,新认定就业援助对象人员46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99人,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达98.23%,发放社保补贴288.22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2470个,安置就业68人,发放岗位补贴19.09万元。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6亿元。教育救助方面,全市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幼儿)5.28万人,发放资助资金5670万元。医疗救助方面,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监测人员实施资助参保29万余人,资助参保金额8300余万元。直接救助25.97万人次,其中:门诊救助21.66万人次,住院救助4.31万人次,直接救助金额9511.04万元。住房救助方面,2022年省住建厅下达我市危房改造任务902户,目前各县区已完成危房改造任务的排查工作,现已开工417户,开工率46.2%;竣工245户,竣工率27.2%。受灾人员救助方面,2021-2022年冬春救助,我市共下发救助资金1816万元(中央、省下拨资金),共救助受灾困难群众10.3万人。
急难社会救助。全市1-3月开展临时救助1381人次,支出535.77万元。
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
市民政部门联合教育、住建等14部门印发《亳州市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暂行办法》,首次明确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标准和程序。建成亳州市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实现低收入人口预警监测,与乡村振兴、医保、残联等8部门实现数据对接共享,通过大数据比对、群众自主申报、镇村干部摸排等多渠道,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预警监测,落实救助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