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讲解员杨晴:把家乡古今说给更多人听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不管是文化场馆还是旅游景区,都少不了讲解员——讲解员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城市形象的传播者。从2009年加入市文旅公司成为一名讲解员至今,杨晴已经在市区曹操地下运兵道景区工作近13个年头,见证着市区各个景区的变化,把亳州古今文化传递给每一位游客。

身着古装的杨晴正在向游客介绍亳州文化

充满热情投身文旅

“曹操运兵道景区由谯望楼、建安文学馆和地下运兵道三部分组成。现在位于我们前方的这座建筑就是谯望楼……”8月12日9点,杨晴向来自商丘市的5名游客介绍亳州的历史文化。

2009年,从没接触过文旅行业的杨晴经过考试,成功应聘成了一名讲解员。从一开始做讲解员时的背诵讲解词,到现在能够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用饱含热情的讲解感染游客,背后是持之以恒的学习。“通用版本的讲解词只是个基础,怎样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游客更容易了解,是我需要花大力气去研究的课题。所以我在闲暇之时会去搜集查阅相关资料,不断学习‘充电’,去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讲解知识库’,从而更好地把我们的家乡文化传播给各地游客。”杨晴说,现在讲解员除了要将解说词烂熟于心,还要掌握多种多样的才艺来吸引游客,“音乐舞蹈、礼仪文化、拓片工艺,每个讲解员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才艺,我自己就为了学习古典舞蹈下了不少功夫。”

了解了亳州景区的历史故事后,从小生活在亳州的杨晴才发现,原来家乡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过去也只是到景区里逛逛,没有好好听讲解员讲一讲其中的历史故事,做了讲解员才发现咱亳州的文化底蕴那么深厚。”杨晴说。

见证景区日新月异

党的十八大以来,杨晴见证着景区的点滴变化和亳州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比如我所在的曹操地下运兵道景区,谯望楼在2015年重新对外开放的时候,增加了触屏及声光电设备、制作了许多历史动画,还设置了触屏编钟等互动式的乐器来丰富游客的体验感。”杨晴说,景区的变化还表现在讲解员的着装上,“为了和景区融为一体,更好地展现亳州历史文化,我们都换上了古装进行讲解,在节假日的时候,我们还会穿着古装进行表演。”

这十年,市区还增加了很多新景点,如汤王温泉、亳州市展览馆、林拥城、华佗百草园等等,新开的潮玩集市和后备箱夜市也深受市民的欢迎。不仅是景点越来越丰富,前来参观的游客也明显增多,“最多的一天,外面的大巴来了又走,一车接一车的游客拥入景区,一整天下来,我的解说就没停过。”刚入职的时候,杨晴每天在曹操地下运兵道至少讲解5-8场,后来景区讲解员团队不断壮大,但她的解说次数依然没有减少。

推介方式更加多样

“话说历史有三国,亳州一游见识多!”2018年在接待江苏宿迁的旅游团时,一位游客的感慨令杨晴至今记忆犹新,她深刻体会到,讲解员就是城市形象的传播者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人。

“很荣幸能成为药都亳州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未来我会加强自己的知识积累,在时代的发展中讲好亳州历史,通过自己的讲解,更好地传递亳州文化,让来到咱们景区的游客们,更好地感受到亳州的美,给游客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杨晴说。

作为一名景区讲解员,现在杨晴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家乡的景点,让更多人了解亳州的旅游文化。“自媒体越来越发达,我们景区也开设了一个抖音账号,全天候线上带领大家‘云游’亳州景区。我们讲解员平时在生活中,也发挥在景区工作的优势,多多为家乡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杨晴说,过去市民们总觉得自家的景点“没意思”,但现在很多人都在积极地向周围人推介亳州的变化,“十年来,景区越变越好,家乡也越来越美,我们每一个亳州人都感觉特别开心和骄傲。”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