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公益岗暖了人心美了乡村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秋日清晨,天微微亮,利辛县王市镇高寨村保洁员谢殿平就手持工具清理垃圾和杂草,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谢殿平是高寨村的脱贫户,因丈夫患病,没法出去打工,在村里的帮助下,她当上了村保洁员。“感谢党和政府一直惦记着我,在家门口干活,每月既有工资拿,还能照顾丈夫,对我的家庭帮助太大了!”开启“薪”生活后,她眉目舒展。

像谢殿平一样,刘元村村民孙雪云也是公益性岗位的其中一员,平时在光伏电站负责看护和管理工作。因为儿媳妇残疾,两个孙子还小,丈夫、儿子在外务工,孙雪云在家照顾儿媳和孙子,被村里识别为监测户。帮扶干部针对她的情况,主动上门协助其申请光伏看护员这一公益性岗位,让其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与照顾家庭两不误。

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困难群体在王市镇还有很多,公益性岗位除了能激发他们增收的内生动力,也让他们成为守护绿水青山、扮靓美丽乡村、增加集体收入的“好帮手”。

近年来,王市镇以稳定脱贫户和监测户收入为出发点,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从事保洁员、光伏看护员、护林员、护塘员等公益性岗位,切实解决脱贫户和监测户的就业问题,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稳定收入。今年以来,王市镇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408人,人均年增收8000元左右;在设置岗位、确定人员的同时,王市镇同步出台了岗位管理细则,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上岗情况、工作考核和补贴发放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既解决了脱贫户和监测户的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问题,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为建设美丽乡村添砖加瓦。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上级部门的指导,加强公益性岗位的管理与服务,让这一惠民政策更好地落实下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王市镇镇长李辉表示。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