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感谢村两委干部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实事。”蒙城县小辛集乡中营村朱庄村民小组长朱连军说。11月2日,蒙城县小辛集乡中营村朱庄的群众代表来到该村为民服务大厅,将两面分别印有“办事高效解民忧,为民服务暖人心”“心系百姓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锦旗送到了村两委干部手中。
朱连军说的“实事”是村里将村民的土地化“零”为“整”,这样不仅方便了村民耕作,还吸引了不少种植大户到朱庄承包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
据了解,中营村朱庄村民组共有116户535人。过去由于农耕机械化作业落后,土地分成多个等级,导致每家每户土地分成多个地块进行耕种。朱庄村民组作为中营村“小田变大田”土地改革的试点,目前900亩土地全面实现了“小田变大田”,其中260亩实现了有效流转。
“之前,我家7亩地分了6个地方,每年播种和收获的时候,找别人家的机械,人家都不愿意来给俺干。另外,6块地就有12个‘地界沟’,每个‘地界沟’占地30厘米,就有3米多宽的土地无法耕种。”在群众答谢座谈会上,村民李月芳激动地说着自家情况。
村民朱文杰家共有承包地17亩,由于常年在外务工,其家里的土地转包给了同庄人耕种。之前,17亩地分为8块,转包户都不太愿意租,地租也只能拿到每亩450元。今年的情况完全实现了逆转,刚完成“小田变大田”,种植大户就以每亩950元的价格抢着要种。
考虑到未来村庄的规划与发展,中营村两委在朱庄推行“小田变大田”土地改革的同时,还将这个庄的宅基地和大田地进行了捆绑,实行“宅田合一”,并经全体村民同意,留有7亩的“自留宅基地”,将来可以用于修建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
“以前这个村民组的群众矛盾非常多,总是为了宅基地、地边子出现信访案件。通过这次承包地改革,大家种田轻松了,也没那么多矛盾纠纷了。”中营村党总支书记陈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