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谯城区颜集镇颜集村村民颜明的院子里,到处都是晾晒的白芍,空气中弥漫着药材的清香。颜明和五六名工人正在对晾晒好的白芍进行分拣,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
今年,颜明家的3亩白芍喜获丰收。“刚采收的鲜白芍每公斤能卖到8元多。经过去皮、晾晒、筛选之后,干白芍的价格就提高了不少,大个的白芍能卖到每公斤26元左右,中等的能够卖到每公斤20元,这种最小的也能卖到每公斤15元左右。”颜明介绍,“现在这样的天气,要连续晾晒一个多星期。这些大个的白芍还要再进行加工,卖相越好,价格也会越高,加工好了之后就可以拉到药行卖了,也可以直接跟客商联系,货越多客商越喜欢。”
白芍进行加工之后再卖的话,每亩地可以多卖4000多元。颜明又买了其他药农20多亩的鲜白芍自己加工,估计能够赚8万多元。今年仅白芍这一项,他就能收入15万多元。
据悉,药材种植和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白芍的去皮、筛选分级、晾晒,每道加工程序都需要大量的人工,这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机会,真正让村民在家门口赚到钱。
“今年入秋以来,我就跟着采收、分拣、晾晒药材,几乎每天都有活干。平均每天收入80多元,这都干了3个月了,赚了8000多元。”60多岁的村民任桂英满意地说,“在家门口干活不少挣钱,还不耽误接送孙子上下学。”
近年来,颜集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狠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根据当地土壤特性和市场需求,适时引导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派出农技人员、技术能手,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和田管技术。今年,该镇种植白芍等中药材面积达34000亩,每到种植、田管、采收的时候,能带动当地8000余人就业,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颜集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颜集镇将积极发挥“党建+农技专家+基地+农户”的作用,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鼓励群众开展特色种植,发挥大户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开展深加工,科学延伸产业链,有力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