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时期,每到春季,时常以野菜充饥的记忆,至今难以忘怀。
那时,我也曾多次跟随母亲,手拿铲刀,挎着小篮子,在田野里、树林里、沟塘河坝、道路两侧等处,寻找能够食用的野菜,把寻找到的野菜挖回家,让母亲煮熟或做成菜汤、菜馍、菜面糊充饥。在挖回家的野菜中,荠菜是最好吃的。
荠菜属耐寒蔬菜,喜欢冷凉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是到处都可以找到的野菜。荠菜的叶片尖端是与裂状,叶片分布杂乱,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荠菜在小的时候(幼年)和蒲公英很相似,形状差别不大,所不同的是蒲公英叶子背面有少许的毛,荠菜没有;荠菜叶片不沾地,在生长的时候,叶片距离地面有一定距离不沾地,而蒲公英的叶片是紧贴地面;荠菜的叶片折断以后没有汁液流出,而蒲公英的叶片折断以后会有白色的液体流出来;荠菜的花是白色的,它的种子非常有特点,是呈三角形的。另外,荠菜的根部有明显的荠菜香味,可以通过闻气味来识别。荠菜的这些特征都是母亲告诉我的,起初,我难以把荠菜和蒲公英分别出来,往往把荠菜和蒲公英都挖回家,母亲告诉我辨别荠菜和蒲公英的方法后,就不挖蒲公英了,免得母亲把我挖回来的荠菜,再去挑拣出蒲公英了。
荠菜虽然到处都可以见到,但是,在那个年代,用它充饥的人太多,我和母亲每天能够挖到的荠菜并不是很多,所吃的野菜品种很杂。偶尔能够吃到一顿用荠菜包的饺子,那可是难得的美味佳肴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优越了,无需用野菜来充饥,餐桌上少不了鸡鱼肉蛋,也时常可以吃到山珍海味,但是,立春已过,万物复苏,各种春季食材,也都渐渐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其中最能代表春天味道的食材之一,便是那平凡如野草一般,却以其独特芳香和鲜嫩口感征服人们味蕾的绿色小野菜——荠菜。
荠菜的做法多样,清炒、煮汤、凉拌、做馅等,皆是清鲜无比,吃后令人回味无穷。荠菜豆腐羹,“一清二白”,喝进去滑滑溜溜的又鲜又嫩,特别清爽;荠菜炒年糕,荠菜的清香,年糕的软糯,融合后那美妙的口感,特别香甜;荠菜丸子汤,嫩而多汁的荠菜丸子,一口一个,更是美的享受;荠菜炒鸡蛋,色香味俱全,独具风味;荠菜口蘑鲜汤,也是一绝。大部分荠菜的食谱,是先将荠菜烫软,进行料理,可以制作很多的荠菜美食。
我国有着悠久的食荠菜史,在历朝历代的很多文学作品以及医药著作中皆有关于荠菜的记载。古人讲究不时不食,荠菜绝对是春天不能错过的食物。此时的荠菜最嫩最鲜,营养价值最高。荠菜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富含荠菜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蛋白质、生物碱、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食药兼修的宝藏食材。有促进消化、降血压、抗凝血、缓解夜盲症等功效。适宜人群痢疾、便血、目赤肿疼患者。体弱虚寒、便溏者禁用。家乡的老人说:“荠菜四不吃,吃了难安康。”即:烹调时未焯水的荠菜不能吃;开花的荠菜不能吃;繁琐调味的荠菜不吃;荠菜不与寒凉的食物一起吃。
经历了一个冬季的萧瑟,各种草木都迸发出了许久不见的新绿,令人内心充满愉悦。绿色新生总能让人感受到满满的希望,这是生命的力量,也是人们在青黄不接的年代里,对于食物的渴望。不过历经数千载,春日尝鲜依然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每逢此时,人们都会心照不宣,不约而同地采摘田间珍馐,尽情品味春天的味道——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