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要面子 酒店要票子
莫让宴席成浪费“重灾区”
新人结婚、孩子满月、老人祝寿,这样的喜事,自然少不了宴席。每到“好日子”,市区各大酒店都是宾朋满座,荤素满桌、觥筹交错。宴席结束,剩饭剩菜满大桌,盛宴转眼变“剩宴”,让人心疼不已。
宴会过后,盛宴变“剩宴”。
有的饭菜“一筷未动”
5月28日(四月初十),是不少人心中的“好日子”。中午一点左右,记者来到建安路上的一家大型饭店,从2楼到4楼,无论是大厅还是包厢,可以说是座无虚席。“听说今天办事的有好几家,光宴席就有120桌。”一位前来吃饭的市民说。
鸡肉满满一盘、原油肉还有大半、猪肘剩下一半……宴席结束,记者推开一个包厢走了进去,看到这样的“剩宴”场景。一位食客正在打包,不过打包的只有未动筷或者比较容易保存的菜品,对于大部分剩菜视而不见。
记者随后又来到4楼的一个宴席厅,这里的“剩宴”情况同样让人触目惊心。满满的一大桌菜盆碟相叠,很多饭菜都剩下不少,有的菜可以说是“一筷未动”。待食客走后,服务员进场收拾,将饭菜直接倒进垃圾桶里。
这样的“剩宴”不止这家饭店独有。“每次去参加宴席,饭菜数量都是特别多,其实根本吃不了那么多,最后都扔掉了,真是太可惜了。”一位市民表示。
多数市民不愿打包
宴席结束后,记者观察了许久,只看到偶尔有几名宾客拿着塑料袋,打包个别菜品,其余的“无人问津”。面对这么多剩菜剩饭,为什么市民不愿打包呢?
“一般只有东家或者其亲戚会打包几样剩菜,关系一般的朋友,是不好意思带走剩菜的。”参加婚宴的王女士说,“毕竟是别人家花钱办的酒席,我们也不好意思打包带走啊!哪怕最后都扔了,也不好意思打包。”
王女士告诉记者,他们那桌坐了大概十个人,大部分不认识,“人多口杂”,总觉得不卫生,所以她从来不愿在这种场合打包剩菜剩饭。“如果是家庭或者朋友聚餐,我会打包的,毕竟都熟悉,谁也不会嫌弃谁。”
“有的饭店档次比较高,在这样的场合,基本没人愿意打包,可能大家觉得,打包剩菜会显得格格不入,怕被其他人笑话。”一家饭店服务员说。
都是面子惹的祸
不久前,市民张先生为儿子举办婚礼。在选择宴席档次时,面对898元、998元、1098元、1298元等多个价位,他直接选了最高档的,“上次我亲戚也是在这个酒店办的宴会,订的就是1298元的。如果我订低了,会被亲戚笑话。”
“其实我也知道898元的够吃的,但总觉得不好看,担心万一饭菜吃光了,或者档次不够高,亲友们会觉得我小家子气。”张先生说,儿子一辈子就办一次婚礼,宁愿多备桌、多备菜,也不能亏了面子。
每次参加宴席,市民郑先生吃到最多的是鸡、鸭、鱼、肉等硬菜,一大桌菜能有三四个素菜就不错了。“其实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大鱼大肉没多大兴趣,反而更喜欢吃清淡可口的素菜,但东家可能觉得素菜点多了没面子,拼命点硬菜。”郑先生说。
向餐饮浪费说“不”
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宴会产生的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
今年4月份,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了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发现部分餐饮企业未能正确履行反食品浪费的提醒义务,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相关规定,市市场监管局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对其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
不过,制止餐饮浪费不能仅靠政府部门,还离不开餐饮企业的参与。餐饮企业应在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光盘行动标识、反食品浪费标识,不向消费者推销或者变相推销价位更高的套餐,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对浪费行为及时予以提醒纠正。
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大市民应摒弃错误的消费观念,不要把饭菜的数量与面子画等号,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共同遏制“餐桌上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