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知了猴,我们亳州叫“爬查(音)”,可能是因为它一出地皮就会爬树吧。

每年夏至以后,雨水增多,地面湿润,藏在地下几年的知了猴听到震耳的雷声,开始从睡眠中惊醒。一声声炸雷好似战鼓,催促着知了猴挥动两只坚硬的前爪,扒开一层层泥土。在一个夏日的傍晚,借着黑夜的掩护,迅速突破最后一层泥土,钻出地面,爬上最近的树身,再爬到一个安全的高度,开始褪去自己的外壳,蜕变成蝉。

一只知了猴要变成一只蝉的过程,可谓惊心动魄,经过几道关,也可谓死里逃生。蝉在亳州也叫“麻几了子(音)”。

在知了猴没爬出地面前,我和小伙伴们一手拿个瓶子,一手拿只铲子,在树林子的空地上朝地下刨。每发现一个指头大小的洞,就激动不已。为了防止铲子伤到知了猴,从洞口一侧开挖,一点一点把它从洞里拉出来。知了猴听到动静,会拼命地朝下收缩。有时会拿一根细长的树枝插进洞里,欺骗它爬上树枝,顺便把它拉出洞口。狡猾的知了猴如果不爬树枝就找另外一个办法。用瓶子向洞里灌水,知了猴怕淹,就自己慢慢爬出来,不知洞口有个守株待兔的少年在嘿嘿傻笑。

为了找到更多的知了猴,我们晚上会拿着瓶子,拿个手电筒,没条件的会拿个蜡烛,或者趁着月光瞎摸,有的还能摸到鸡屎呢。村西头有个南北沟,两侧种满了杨树,两边村子的人都喜欢到这里摸“爬查”。拿着手电围绕着树干绕一圈,没有灯就用手从下朝上瞎摸。一到晚上,人头攒动,灯光闪烁。一个个刚出地面爬上树干的知了猴成了囊中之物。等到人影越来越少,树林子被扫荡了几遍,瓶子里的知了猴也满了,就打道回府。母亲在家等着呢。知了猴不能过夜,过夜会蜕皮,就不能吃了。知了猴洗净后,母亲放在窝里煎,撒点盐油,边煎边翻,均匀受热。不一会,香喷喷的美味就出锅了。我和弟弟吃得满嘴留香。晚上睡觉脸上都是满足的笑。

知了猴浑身是宝,侥幸逃脱的知了猴爬上树枝,褪去外壳,蜕变成蝉。蝉蜕是价值很高的中药材。偶尔遇到正在蜕变的知了猴,会看上半天,知了猴从身子顶端裂开一条缝,身体一点一点抖动,缝越开越大,头先拱出来,四肢和翅膀再出来。刚出生的蝉浑身嫩嫩的,翅膀呈透明状,但还不能飞。两只眼睛发着光,像是求情,不要拿走它,有时候考虑到也不能吃了,就会放它一马。出壳的知了猴等到天微微亮,翅膀稍硬一点,就能展翅高飞,放声歌唱了。

暑假的时候,母亲还会让我拿个竹竿和塑料袋,满树林里找蝉蜕。积攒多了还能卖钱,一个暑假还能挣几个零花钱呢。

小小知了猴,给童年带来了无数的欢乐时光。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