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帮忙,人努力,庄稼本应有个好收成,近日,谯城区华佗镇小奈村部分村民却忧心如焚:即将枯死的玉米秆上,小而“奇特”的玉米棒结籽稀疏,大幅减产已成定局。
“今年,正常的玉米亩产可以达到1600斤,我们的只能达到三四百斤。很可能是种子出了问题。” 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把问题的根源指向了种子。
“问题玉米”籽粒稀疏。
当前,我市玉米普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但谯城区华佗镇小奈村的不少村民却心烦不已,同样的地、同样的管理,别人的玉米棒子个大粒满,自家的却“惨不忍睹”。“一定是玉米种子出了问题,我们都被假种子坑了。”村民气愤地说。
村民说的玉米种子到底是不是假种子呢?又是从哪里买到的呢?村民们的损失谁来“埋单”?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同一片土地,不同的“结果”
“这是别人种的玉米,不仅个大而且籽粒饱满,再看看我们的玉米,不仅小还不结籽。找谁说理去?”8月31日上午,在谯城区华佗镇小奈村,村民刘洋文气愤地说。
刘洋文告诉记者,今年玉米播种以来一直风调雨顺,几乎没有什么病虫害,是少有的好年景,按理说产量不会差,没想到自家的玉米会长成这样。
“目前还没到收获期,玉米会不会继续生长呢?”记者问。“不可能了,玉米秆已经开始枯死了,不可能再生长了。”刘洋文说。
记者注意到,刘洋文田里的玉米有2米多高,比邻居地里的玉米高出三四十厘米,每株玉米结棒三到五个,也多于邻居家的玉米。“前期看着长势很不错,个子高、棒数多,没想到每个玉米棒都非常小,还不结籽。”刘洋文说。
“同一个地块,管理方式又差不多,而别人家的玉米每亩至少一千六七百斤,自家的玉米只有三四百斤,差了很多,让人难以接受。”刘洋文表示。
本应青葱玉米叶子逐渐枯死。
“问题玉米”比正常的玉米要高出40厘米左右。 奚婷 摄
奇形怪状的玉米棒。
村民怀疑是种子“惹的祸”
刘洋文怀疑玉米种子是“罪魁祸首”。他的猜测,得到其他村民的一致认同。
村民刘玉娥今年种了6亩玉米,遇到的问题和刘洋文完全一样。“人家的玉米棒长得像牛角一样粗大,俺家的玉米棒小得不能看,数量再多有啥用,看着都奇形怪状的,上面结的籽很少,稀稀拉拉的。”
记者了解到,刘洋文与刘玉娥种的玉米品种都是从同一个人那里购买的。刘玉娥说,今年午收前,有个人开着面包车来到村里推销玉米种子,她和其他村民都买了,“这个人前后来了三次,共卖了两个品种的玉米种子,最后一次来卖的是化肥。” 刘玉娥说
据村民介绍,“那人”第一次卖的玉米种子名为“秋乐117”,第二次卖的是“东单119”,第三次卖的化肥是“大棒肥”化肥。记者看到了村民保留的玉米种子和化肥包装袋,玉米种子包装袋上均有“国审”字样。
“只要是种了这两种玉米种子的,今年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大幅减产是确定的事。”村民郭敏英说。
村民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仅小奈村今年种这两种玉米种子的村民有二三十户,面积约300亩。
哪来的种子?
卖种子的人究竟是谁呢?
村民说,他们当时没有留卖玉米种子人的电话,车牌照也没有记住,只有一张名片。曾有村民打过名片上的电话,对方否认到小奈村销售过玉米种子。为此,8月30日下午,多位村民一起,按照名片上的地址前去“讨说法”。
“对方承认‘大棒肥’是他们卖的,但并不承认卖给我们玉米种子,我们在现场也没见到当初卖种子的人,店里面也看不到我们买的玉米种子品牌。”村民郭敏英说。
找不到卖种子的人,损失谁来承担?村民们对此一筹莫展。
8月31日上午,记者按照名片上的经营地址,来到位于亳芜园区内的一家农资店内。负责人潘经理告诉记者,名片确实是他们的,但村民所说的两种玉米种子却不是他们卖的,他也没有卖过村民所说的“大棒肥”。
村民手上的名片是怎么拿到的呢?潘经理解释说,来他们这里购买化肥的人比较多,很可能是有人顺手拿走了名片,然后发给了村民。
对于村民反映的玉米种子问题,潘经理说,每个种子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块地,有的种子可能不生病,有的种子可能会生病,因此产量可能有高有低,今年全国不少地方的玉米都出现了黄疸病(锈病),这也可能影响玉米产量。
农业部门介入调查
8月31日,记者联系了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督查支队。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从两种玉米种子包装袋上看,它们都通过了“国审”,但从“适宜种植区域”看,“秋乐117”的适宜种植区域是“东北地区”,并不适宜在亳州地区种植。
执法人员表示,小奈村玉米减产是不是玉米种子造成的,需要进行鉴定才能确定。根据《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进行现场鉴定时,应当通知申请人及有关当事人到场。因此,需要先找到销售玉米种子的经销商。
9月1日早上,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督查支队执法人员前往名片上显示的那家农资店进行调查,经过现场仔细检查,并未找到“秋乐117”和“东单119”玉米种子,公司负责人也否认销售过这两种玉米种子。
“我们将继续寻找线索,进一步展开调查。”执法人员同时提醒,购买种子一定要去正规的农资店或者找正规公司的种子经销商;购买种子时一定要索要正规发票。一定不要贪图“方便”从“游击队”手中购买农资。
执法人员表示,将进一步加大种子市场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农资市场的各类不法行为,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