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之心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吃过早饭,准备下楼去小区门口的生鲜超市买菜。一打开门,就见五楼的李阿姨正气喘吁吁地站在我家门口的楼梯转角处歇脚,地上放着两大袋青萝卜。

我赶忙上前说:“阿姨,你怎么买这么多萝卜呀?我帮你提上去。”可能萝卜实在太沉了;也可能我们平时太熟,互相帮个忙是经常的事,所以李阿姨一点也没推辞,赶紧说那好,那好。谢谢!谢谢!

我提起地上的袋子往楼上走,李阿姨跟在我身后说:“今天超市萝卜打特价,又嫩又脆的青萝卜才一毛九一斤。这几天天气好,正适合腌萝卜晒萝卜干,我就买了三十多斤。等我腌好晒好给你弄些去吃。”一听李阿姨讲到萝卜干,我立即满口生津,想起母亲腌的咸菜,以及母亲用咸菜感恩的事情来。

在我的少年时期,物质匮乏,咸菜几乎是每家全年的主打就饭菜。腌咸菜虽然简单,但并非每个人腌的咸菜都好吃。据说腌菜很讲究手气。别看都一样按比例放了盐,可总是有人腌菜臭,有人腌菜烂,有人腌菜酸。确实,我三婶不管腌什么,什么时候腌,菜都会臭;邻居老疙瘩娘呢,不管多新鲜的菜,只要一沾她的手去腌,没几天保准烂得稀歪歪;四改娘倒是个有名的巧手媳妇,家里家外,粗活细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可她就不会腌菜,她一腌,就有一股子哈吧味,吃到嘴里也是软塌塌,还黏叽叽,难以下咽。

而我母亲却不仅做得一手好针线,烧得一手好茶饭,还有一手腌咸菜的“绝活”。不管是萝卜、豆角、腊菜、辣椒、黄瓜、蒜薹,还是蚕豆、黄豆,她都能做成美味的咸菜。我多年目睹母亲腌咸菜,看着并没什么花样。她只是把那些腌咸菜的食材洗干净,或整棵,或切丁,或切块,或切丝,放进大缸、坛子、罐子里,码一层菜,撒一层盐,或随便地搓一搓,揉一揉,放上一段时间后,色香味俱佳的咸菜就可以上桌了。那腊菜黄亮亮、香喷喷;那萝卜干甜丝丝、脆生生;那酱豆子红彤彤、油乎乎……离老远都能闻到扑鼻的酱香,看了就让人流口水;吃到嘴里,更是满口留香,又开胃,又下饭。就是我们这些刁嘴的小孩子,也没吃够过。

那时候,我们家的大坛子小罐子,还有一口粗釉大缸,长年都没有空闲过,母亲总是腌了一茬又一茬,什么能腌腌什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家的咸菜,好像就是公共的。新菜刚腌好时最好吃,母亲会给各家都送一些去;平时谁家想吃了或是临时没有饭菜,也都拿着东西就来掏;还有的人家来了城里的亲戚,专门来我家要咸菜回去待客,而那些亲戚吃过了,往往还要在临走时要一些带回去。

说实话,开始我们对母亲的这一做法很不解,甚至还很生气。因为母亲腌咸菜时,择呀,洗呀,切呀,少不了让我们帮忙。每每那时,贪玩的我们就会抱怨:“这么麻烦地腌咸菜,到头来自家还没别人吃的多,图什么?”有一次,母亲把我们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孩子们,前些年,我生病,你父亲生病。你们都还小,家里钱没钱,劳力没劳力,多难呀。不是左邻右舍们的帮衬,我家的日子怎么熬。人要懂得感恩,有多大本事感多大恩。你娘没别的本事还人家的情,就剩老天爷给的这双会腌咸菜的手,人家能喜欢吃你娘腌的咸菜,这算是老天爷给你娘的感恩机会。”

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嫌腌咸菜麻烦,帮着母亲腌咸菜,倒成了我们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有多大本事,感多大的恩”,母亲的这句话,我们也一直记在心上。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