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红正当时 寒冬果飘香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走进蒙城县漆园街道前王村谢丽家的草莓大棚内,只见莓花点缀,一颗颗红色的果实在青翠的绿叶下若隐若现,煞是诱人。

“这里的草莓个头大,颜色艳,吃起来格外香甜,我趁着周末带孩子来这里体验采摘的乐趣。”专门从蒙城县城驱车前来采摘草莓的陈女士一边挑选草莓,一边拿着手机拍摄。

前王村谢丽草莓采摘园共有11个大棚种植草莓,草莓由蜜蜂授粉,不打农药,口感香甜。谢丽告诉记者,草莓亩产3500公斤,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以上。目前是采摘初期,每天产量约200斤,直接送到各大超市,备受客户青睐。

发展近郊休闲游经济,已经成为前王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近年来,前王村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探索“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新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吸纳更多村民务工就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草莓种植不仅丰富了市民冬季的果盘子,同时也带动周边群众到大棚采摘务工,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我是从9月份在这里务工的,每天60元,活不重,也不累,关键离家近,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务工人员王琴说。

“我们村把发展温室大棚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切入点,从大棚搭建、育苗栽秧、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不断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有能力有意愿的村民参与草莓种植,让更多村民受益。接下来,我们将借助‘采摘经济’优势,引导和支持村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持续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前王村乡村振兴专干黄丹丹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