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亳州市研发投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2024-2026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要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面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
《方案》提出,2024-2026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要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现代中医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要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26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力争达到1.8%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7件。
《方案》明确了五项重点任务。强化政府研发投入引导带动作用,建立政府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市、县区要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支持县区设立科技发展专项经费,优化政府科技资金支出结构。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完善企业研发激励机制。强化创新多元投入,强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健全科技融资担保体系,推广科技创新券,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推动各类创新要素高效协同,改革科技项目立项机制,优化创新平台布局,提升创新载体建设水平,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深化创新开放合作,加强中药研发创新,培育和引进紧缺人才,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全社会研发投入统计工作。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2026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7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到1700家,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达到300家。对新认定和重复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级财政给予支持,奖补资金用于研发活动。围绕我市“4+6”产业集群,引导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26年,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
在创新载体建设方面,力争2026年,亳州高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1%以上,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其他省级开发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9%以上。
我市正在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方案》提出要加强中药研发创新,积极引进中成药大品种,推动以饮片为主导的产业模式向中成药、配方颗粒、中药微生物合成的产业模式转变;支持企业开展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