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入诗美如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春雨向来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潇潇春雨,如袅袅的青烟,如朦胧的雾霭,如飘逸的柳丝,如醉人的梦幻,悄无声息,洋洋洒洒,缠缠绵绵,让人蓦然感觉到胸怀瞬间神清气爽,情愫豁然开朗。古今多少诗人对它倾注过感情,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要说古诗中的春雨诗,人们立刻会想到诗人杜甫那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和优美的文字,赋予春雨以知觉和感情,极富艺术感染力地把“春雨贵如油”的民间谚语诠释得非常到位。杜甫一向关心百姓疾苦,诗句反映了他因一场及时雨到来,故有望看到丰收年景而喜不自禁的心情。从这首诗的雨声里,我们分明听到了诗人体恤黎民百姓的心声。

另外一首把春雨的形态特征描写得极为细腻精准的诗,当属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了,其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两句更是妙不可言。作者以一个“酥”字形象地刻画出了春雨细密如织、绵柔如丝的特点,给读者一种清新自然的感受。那小雨过后的地方犹如绘画艺术。诗人虽无彩笔,但用诗的语言描绘出彩笔也难以描摹的色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淡素朦胧、似有却无的水墨画卷,把自然美上升到了艺术美的境界。

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把“行人”的愁思乱绪,与纷洒的春雨融合在一起,造成一种景中有情、情融于景的境界。另一首《江南春绝句》,则写出了江南春雨烟雾般飘渺的特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人在这多彩而又凄迷的景色之中,寄寓了深深的感叹,读后使人心旷神怡。

盛唐时期大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有这样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夜淅淅沥沥的细雨伴随着缠绵柔美的风,好像一首和弦那样美妙动听。但那些绽放的花朵却经不住这般风吹雨打而撒落满地,从晚春里的风雨声中,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叹惜春去的思想感情。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有这样两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人夜而不寐,从那淅淅沥沥的春雨声中,仿佛闻到大街小巷的杏花香。宋代李弥逊有《春雨》诗曰:“蒙蒙细雨网春晖,南陌清明二月时。细草养泥留燕子,好花藏蜜待蜂儿。”诗人从破土而出的细草想到衔泥结巢的燕子,从迎雨怒放的鲜花想到采花酿蜜的蜂儿。这幅不落俗套的春雨图画,反映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宋代女诗人朱淑贞的《喜雨》诗更是妙不可言。诗云:“添得垂杨色更浓,飞烟捲雾弄轻风。展匀芳草茸茸绿,湿透妖桃薄薄红。润物有情如著意,催花无语自施工。一犁膏脉分春垄,只慰农桑望眼中。”作者语言清丽,构思巧妙,体察入微,句句写“春雨”却通篇不见“雨”,趣味盎然,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

自古以来,诗人们对春雨不但歌咏不绝,还给春雨带来很多雅号,如“兰溪三日桃花雨”“沾衣欲湿杏花雨”等,这些春雨诗,都把春雨与花联系在一起。当然,诗人讴歌春雨,不只是因为春雨能带来鲜花,给人以美的享受,主要还在于春雨能滋润田园,给农民带来一年的丰收。俗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尤其是清明节前后的雨,对于农作物的播种、生长是非常重要的。有诗写道:“清明前后一场雨,胜过秀才中了举”;“山边夜半一犁雨,田家高歌待收获”;“一滴春雨一滴油,一厘春雨一厘金”。

每当春雨飘飞的时节,走出户外,漫步雨中,吟诵起这些动人的诗句,真是心醉神迷。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