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先生”的碎碎念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害怕老师

小时候,我有一段时间非常害怕上学。

原因大约是,上了学的哥哥回到家,老是说学校里的老师很厉害,会吹胡子瞪眼吵学生,会用教鞭打学生手心,会拧学生耳朵……于是,我还没有迈进校门,心中就被这些厉害的老师蒙上了阴影。

有一段时间,邻居堂叔老是拿这事儿撩我、唬我、逗我,故意在人多的场合动作夸张、虚张声势地大声说,快把这小胖子逮起来,送到学校去!于是,我就被吓得魂飞魄散,哇哇大哭,心里绝望极了。当时,我的小脑瓜里就闪出一个景象:家里喂的那头黑猪,被捉住捆上四蹄送往食品站时,就是一路嘶嚎。因此,我从没有过“长大后我要当一名老师”的理想。

尽管不情愿,我后来还是被送到了学屋。那时,老家的那所简陋小学教室不够用,就在附近村里一个木匠家空闲的牛屋里办了我们这个班。年轻的女老师徐文霞既教语文,也教数学,带着我们一帮顽劣的孩子在那间学屋度过了快乐的三年时光。我后来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觉得我的徐老师就是电影里的魏敏芝。

或许是因为怕挨打,或许是因为上学前父亲教我的“人、口、手”和“1、2、3”垫底,反正我是一个听老师话的学生,认真写字,读书,做作业也比较顺溜,从没有挨过老师的教训。

由此,我得出结论: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都要心存敬畏。敬畏学校、敬畏课堂、敬畏老师,让我尊重老师、仰慕老师、成为老师。

当了“先生”

28年前,我大学毕业踏上讲台,由学生成为一名老师,正式开始了教书育人生涯。张家曾经“打牛腿”的二小子,害怕上学的小胖子,成为村人口中的“先生”。在老家,村民所称的“先生”特指两类人——医生和教师。我在那所中职学校执教14年,除了教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课外,我还带过其他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六七门课,比如《文献编目》,就是一边学一边教,绝不应付,做到了“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除教学工作外,我还承担了学校的一些文字工作。无论教哪门课程,无论带哪个专业的学生,我都认真对待。那时候年轻,与小我几岁的学生也能聊得来,相处甚好。直到现在,一些学生仍与我保持联系,一到教师节就通过短信、微信发来祝福。我教的第一届的几名男生,在每年教师节前夕,会雷打不动地邀我和他们的班主任小聚聊天,他们也早过了不惑之年。这就是当老师的幸福,且行且珍惜;这也是一种传承,尊师重教美德的传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那所学校学会了刻写蜡纸、油印试卷。学校当时条件一般,没有电脑,印制试卷便成为老师的一项硬功夫。老师谁考试,谁自己动手。钢板、铁笔、蜡纸,是刻字的“三件套”。把钢板垫在蜡纸下,用铁笔刻写试题,要非常小心,把握好力道,稍有不慎,前功尽弃。蜡纸刻好后,要用手动油墨印刷机翻印,拿着像现在刷墙漆用的那样的滚子,一张张地来回滚刷。虽然累得手酸胳膊疼,经常手脸蹭的都是油墨。但那种油墨味,我还是很喜欢的。

现在回想一下,那段一线教学的生活虽然很累,但很充实。我得到了各方面的锻炼,提升了教学能力和写作水平,形成了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为后来从事教育宣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为师傅

我在讲台上一站就是14年,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我离开了那所学校,到了市教育行政部门从事公文写作和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开始了新的教育生涯。在局机关,所见所感与在学校大不相同,同样是信息宣传,篇幅也不再是“豆腐块”了。我边干边学,从零做起,起早摸黑,加班成为常态,始终为亳州教育鼓与呼。

在这个14年中,我由一个教育宣传战线上的“小白”,成长为一名行家里手,写稿、审稿、编稿、发稿,精益求精,每年的文字工作量都在百万字左右。我坚持把文字工作当成爱好,在学习中精进,在加压中提升,累并快乐着。我青丝变白发,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不少,认识了很多喜欢文字的志同道合者。如今,我经常把积累的宣传工作经验与市内外教育的同行进行分享,传授给身边的年轻人,便收下了一些“徒弟”,成为师傅,赢得尊敬,继续拥有“老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去年春天,世界读书日前夕,因为要拍摄读书日的宣传视频,我客串了一把,到一所高中学校取了一组镜头。时隔多年,我再次站到了讲台上,倍感亲切,久违的感觉一下子袭来。虽然导演只要求我做做讲课的样子,但一看到讲台下学生熠熠有光的双眸,看到那些青春的面孔,我还是认认真真地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关于读书的故事。当时,我心底油然升腾起的念头是:我们每个教育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孩子们实现人生梦想。

我深知,作为教育人,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事教育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需要的不只是情怀,更需要信仰。唯有信仰支撑,才有大爱,才能修德,从而成为无愧于时代的“大先生”。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