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药行调解室:为药商开“法治良方”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和客户口头约定药材价格,在交易时出现争议,双方争执不下。在这里,调解员讲明利害关系,最终达成和解,完成交易,双方都喜笑颜开。”7月9日上午,药商米新节紧锁的眉头在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内的“大药行调解室”终于舒展开来。

“看到他们双方圆满完成交易,我们心里也感到非常开心。”退休法官丰灵芝说,大药行调解室总结出“三步调解法”:用乡情解“心结”、用算账明利害、用法理划底线,当事人双方基本上都能达成和解。

在传统中药材交易中,当事人签订书面买卖合同意识不强,保存证据材料能力较弱,尤其是大量存在熟人之间中药材赊销现象,由此引发不少矛盾纠纷。

为预防交易风险,调处矛盾纠纷,维护市场稳定,保护广大药商的切身利益,2020年4月,谯城区人民法院入驻“大药行”设立了调解员工作室。调解室由10名退休法官及2名专业调解员作为法院的特邀调解员,工作日轮流值班。

“大药行调解室成立的初衷,就是为我们广大药商朋友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如果发生争议,由调解员进行调解,同时,引导规范交易和见证签订协议,调解室提供合同模板供药商参考使用。调解室还提供引导证据留存、及时预警提醒等志愿服务,全流程护航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谯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张振涛说,“老法官经验丰富,不仅用法,更用情、用理来调解药商间的经济纠纷。更关键的是,调解室构建了多元的共治网络,联动市场监管、行业协会,甚至邀请交易中间人参与调解,调解方式也有线上、线下等多种。”

张振涛介绍,调解室还建立履约追踪台账,调解员会根据履行期限进行回访,确保已经签订和解协议的纠纷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对拒不履行义务的“老赖”行为,调解员及时准备相关材料提交法院,会同“执行110”协同处置,营造“惩戒失信、弘扬诚信”社会氛围,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据统计,大药行调解室自成立以来,累计接受法律咨询4.928万人次,调解纠纷974件,自动履行率81.82%,涉案金额1.57亿元。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