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馆一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昨天傍晚,运动完后,带着孩子走进一家烟火气十足的小饭馆,孩子喜欢吃这家的馄饨。我们要了馄饨和冰红茶,这是小家伙最喜欢的搭配。刚坐下没多久,一个场景就狠狠撞进了我的视线——一个穿着沾满油渍和灰尘、皱巴巴的灰色工装裤的男人,正独自坐在角落里小酌。他就在我的右前方,50多岁的样子,脸色发黑,头顶已经光秃,旁边留下稀疏的灰发,卷起裤腿,脚上穿着一双拖鞋,面前碟子里放了一个鸡腿和一个鸡蛋,正在倒着啤酒。

他端着酒杯慢慢地往嘴里续着啤酒,突然,他的眼睛抬了起来,一边喝酒一边眼睛扫描着这个小餐馆,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不是因为他的外表有多么引人注目,而是因为他那眼神,那种混杂着疲惫、麻木,甚至隐隐透出一丝惊恐的表情,让我这个旁观者都感到一阵心酸和不安。

随后他把酒杯放下,又慢慢地啃着那个鸡腿,我看了很久,这位农民工眼神里流露出来的“惊恐”,就像一支弓箭,击中了我的内心。他的眼神让我思绪万千,我想,他应该很寂寞,独自喝酒思念着家人;他可能也很累,手上有明显的裂缝,像久旱的大地裂出的一道道沟壑;他也许很惊慌失措,觉得自己与这里的环境“格格不入”,又或者也已经释然,这就是他的生活。

此时,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一个和他年纪差不多大、身材也差不多的父亲。岁月无痕,在偷偷雕刻着每一个人,它让绿地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唯独在人身上,毅然决然、义无反顾地留下最深的印记。父亲在老家种地,用他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命运,在我求学、结婚、工作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是他支持我、肯定我,做我最坚强的靠山。这种相似让我感到一阵酸楚——原来,每个为生活奔波的父亲都如此相似。

我问两个孩子,周末想不想回家看看姥爷,他们说,好久没回去了,想看看姥爷上次种的西瓜可长大吗?我摸着他俩的头说,好,周末带你们回家看看,我猜姥爷种的西瓜早已长大成熟……

(责任编辑:李惠惠)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