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街头“种”出中医药文化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佩兰、丹参、亳菊、知母、射干、急性子……市区多条道路两侧,中药材替代传统绿化成了新风景。

9月25日上午,一辆公交车从市区古井大道经过,路边的中药材急性子正在盛开。

我市创新实施的“半城文化半城药”工程,一路药香,展现了中医药文化魅力。

昨日,记者在市区老君大道东侧看到,一大片佩兰郁郁葱葱,粉紫的花朵含苞待放、随风摇曳,散发着清新的香味。

“这些佩兰是今年4月种植的,现在正是开花的时节。”亳药集团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主管王传奇介绍,佩兰全草可入药,其功效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经疏》中都有记载,可化湿、解暑,主治湿阻中焦、暑湿、湿温初起、胸闷不舒等症状,古人还以佩兰来沐浴预防疫病,保持健康。

今年以来,我市在市区道路两侧摸排退让地块,利用绿化带和边边角角,向空间要价值,新增了1000多亩可利用土地。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700多亩土地种植中药材。

“相比较传统绿化,中药材种苗成本更低,多数都是兴禾公司自己培育的,后期由该公司安排专人负责拔草、浇水、施肥,管养成本也比传统绿化低。”王传奇告诉记者。

在古井大道两侧,上百亩急性子花开正好,红的、粉的、紫的、白的……将道路点缀得如诗如画。

“观赏与实用相结合,这就是药都的样子。”经常路过此处的市民王女士说,在道路两侧种植中药材的创意真好。

中医药文化日复一日浸润着亳州人的日常。

“我市创新实施的‘半城文化半城药’工程,体现了文化效应、空间效应和经济效应。”王传奇介绍,把中药文化融入城市道路名称,在主城区道路绿化带种植药材,让中药贴近群众,展现了世界中医药之都的魅力,同时中药材代替传统绿化可节省城市绿化种植维护费用,中药材每年还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记者 张珍/文 陈显锋/图)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