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抗战胜利纪念日这一特殊节点,我们聚焦仍在世的抗战历史见证者,通过他们的亲身回忆,还原战争细节、胜利时刻的真实场景,展现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让历史记忆在代际间传递,强化“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时代意义。
杨光正在撰写诗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那时候人们见面头一句话就是‘日本投降了’,大家奔走相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全村人都高兴得不得了,终于能过太平日子了……”提起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的情景,涡阳县93岁的老党员杨光仍然记忆犹新。
出生于1932年的杨光告诉记者,他人生的前13年都是苦难的岁月,他的童年几乎贯穿了中国的抗战史,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什么时候也忘不掉。
杨光说,他家在涡阳县高炉镇杨大庄,一听说日本人要来了,奶奶就领着杨光和几个孙子“跑反”(躲避战乱外逃-编者著)。“我奶奶孙子多,她首先想到的是保护小孩,家里有个牛车,奶奶坐车上领着我们几个跑到涡河北边二姑奶奶家去投亲靠友,等到日本侵略者走了再回来。”
回家一看满目疮痍,家里的东西被抢劫一空,村里很多草房子被日本人烧了,邻居家的驴也被烧死了。
“最怕日本飞机扔炸弹了,村里的房子都被炸成断壁残垣了。一听见飞机声,我爸妈就让我快跑,丢下饭碗,我们就往村外头跑,藏到麦地里。”杨光说,那时候大家天天都愁眉苦脸的,抗战胜利了才有笑脸。
“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我们又是笑又是唱。”说到兴起,杨光唱起了当时老师教的抗战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抗日战争胜利后,杨光继续学业,后来成为涡阳一中的教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几十年,培育了无数英才。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老子文化,是“老子故里涡阳”考证第一人,他撰写的《涡阳赋》如今还刻在涡阳县体育广场的文化墙上。
今年适逢抗战胜利80周年,8月1日上午,杨光特意作诗、作词各一首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迎来八十周年日,小米步枪驱恶狼。五岭伸开铜臂膀,长城竖起铁脊梁。太行山上烽烟急,黑水林中义勇强。喜泪擦干重又拭,髫龄今已满头霜。”“日月双轮飞快,凯歌八十周年。一雪中东三战耻,光照丹青铁血篇。扬眉吐气天……”
“现在年轻人是幸福的一代,不像我小时候兵荒马乱,日子真难过。”杨光深有感触地说,希望年轻人能牢记历史、不忘过去、面向未来。(记者 张珍 武景 通讯员 刘巧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