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德亮在打理梨树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掠过谯城区古井镇药王村时,占地30余亩的“阳光梨园”便在薄雾里悄然醒来。风一过,碧绿的梨浪层层翻涌,金黄透亮的酥脆1号像一盏盏小灯笼,压弯了枝条,也点亮了任德亮的眼眸。
“这个梨是酥脆1号,上市比较早,比其他梨早一个多月。近日,在“阳光梨园”,农场负责人任德亮托起金黄的梨子,言语间满是自豪。他独创的“阳光种植法”,让每颗梨都饱吸自然精华。
八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低矮的棠梨林。为了“让老梨树开新花”,任德亮开着皮卡远赴河南淮阳,在剪枝废料里“淘金”——买回优质芽穗,又请来嫁接师傅,像做外科手术般把希望嵌进每一道切口。“两年挂果,四年丰产,如今一棵树能结60公斤,一亩地轻松破5000公斤。”他拍着树干,像拍着老朋友的肩膀。
“咱这树不高,太阳都能晒到。你看这肉,没有渣。甜度不要再提了,晒得黄澄澄的。”任德亮向记者介绍起他的种植秘诀。
绿色,是任德亮刻在果园的基因。全程无公害管理,农药瓶从未踏进这片园子一步;只喷洒对人体无害的生物杀菌剂,让每一口脆梨都带着阳光的安心。
“咔嚓”咬一口,清甜的汁水顺着指缝淌进夏风,也淌进长三角食客的心田。冷链货车每天傍晚准时抵达,24小时后,这些“黄金果”便出现在上海、金华的高端超市,成为城里人果篮里的“夏日限定”。
“现在这边销量比较少,我往超市和水果摊上送点,其他都走外地了,往上海、金华发货。效益还不错,一亩地六七千块钱。”任德亮笑着说,这些梨成了大城市果篮里的抢手货。
但任德亮的创业之心不止于此。最近,200只白鹅摇摇摆摆闯进梨园,开启“林禽共生”新剧本——鹅群是天然除草机,鹅粪是上好的有机肥,梨树在嘎嘎声里愈发精神抖擞。“明年准备再扩20亩,让鹅粪‘喂’出更甜的梨,也让钱包更鼓!” (刘景侠 曹珊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