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普及优秀典型案例|皖北烈士陵园: 数字化赋能,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皖北烈士陵园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占地208亩,是皖北地区规模较大的烈士陵园之一。这里安葬着1447名各个历史时期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烈士,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陵园历经多次改扩建,如今已成为拥有悼念区、主题纪念区等五大功能区的重要纪念场所,每年接待近21万人次。2022年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烈士纪念设施,2025年2月入选第七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同时还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展陈与管理服务模式逐渐暴露出互动性不足、史料保存分散、传播范围有限等问题,难以满足人们对红色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皖北烈士陵园凭借其创新的数字化建设实践,成为全国烈士纪念设施智慧化转型的标杆。

一、以标准制定为抓手,推动数字陵园建设规范化

2023年8月31日,由皖北烈士陵园牵头,在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指导下编制的《数字烈士陵园建设指南》正式实施。此举填补了全国烈士陵园智慧化建设领域的标准空白,为行业树立了规范化建设的“安徽样本”,标志着陵园的数字化转型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以功能创新为动力,打破红色教育时空限制

皖北烈士陵园以数字化平台为核心,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功能,极大地丰富了参观者的体验。

一是打造“云端门户”。设立数字门户网站,公众可随时随地了解陵园信息、烈士事迹和活动动态,打破了时空限制,让红色文化的学习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约束。

二是推出“码”上追思功能。全国首创在烈士墓上设立二维码。游客扫码即可聆听烈士生平讲解,实现“一墓一码”的精准纪念。同时,完善的网上祭奠平台,让无法亲临者也能便捷表达哀思,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

三是积极运用VR技术。推出沉浸式VR体验项目,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革命场景,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段峥嵘岁月,极大地增强了红色教育的感染力。核心展区不仅有横向15米、纵跨两层楼高的方坡形沙盘,还使用数字技术展示战场上枪炮轰鸣、战斗激烈的场面,整个展项体量巨大,气势如虹,给予公众前所未有的观赏体验。

(核心展区横向15米,纵跨两层楼的高度,使用数字化技术展示战场上枪炮轰鸣、战斗激烈的场面)

四是优化管理和服务。对烈士档案实施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精细管理,从录入、整理到归档、查询利用,效率与安全性大幅提升,为英烈事迹的永久保存和便捷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先进的数字电子导览让进入纪念馆的参观者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迅速查找所要去的展厅位置、简介等。

(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方便进入纪念馆的参观者迅速查找所要去的展厅位置、简介等)

三、以监督管理为依托,助推平台安全高效运行

一是实施智能化管理。率先部署智能化系统,实现进出人流统计、人脸识别安防、消防自动报警、二维码信息获取等功能,显著提升了园区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开展“全天候”监控。建立系统运维监控平台,对网络、服务器及应用系统进行7×24小时不间断监控,确保整个数字化平台稳定可靠,为访客提供不间断的优质服务。

四、以工作实效为导向,实现接待量与影响力双提升

一是游客量激增。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陵园年接待游客量大幅提升25%。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陵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陵园作为红色教育基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是红色宣讲“声”入人心。线下宣讲成效斐然。依托陵园红色宣讲工作室,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许玉亭九年多来累计进行1000多场次专题红色宣讲,面对面受众超过50万人次,将红色故事带到了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让红色精神深入人心。

(2023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皖北烈士陵园红色宣讲员许玉亭在给志愿者讲烈士战斗故事)

三是线上宣传成果丰硕。通过自媒体短视频、抖音等形式,皖北红色故事广泛传播。开设的“空中课堂”和现场直播,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覆盖学校1200多所、青少年学生400多万人次,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了解红色文化。

四是经验做法获得认可。通过制定国家标准、创新服务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管理效能与游客体验,更让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实现了质的飞跃。2023年6月,全省退役军人系统烈士纪念设施建设信息化现场会在皖北烈士陵园隆重召开,其智能化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这不仅是对皖北烈士陵园数字化转型成果的认可,也为其他地区烈士陵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五、经验启示

皖北烈士陵园的实践,为数字化赋能烈士陵园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是标准先行是基础前提。皖北烈士陵园通过编制《数字烈士陵园建设指南》,不仅为自身数字化建设明确了方向、划定了规范,更打造了全国陵园智能化建设的可借鉴样本。这启示我们,推进烈士陵园数字化转型,需优先重视标准制定,以科学标准引领建设全过程,确保工作的规范性与系统性。

二是数字赋能是核心支撑。数字化是提升陵园服务与管理效能的关键抓手。无论是搭建数字门户、开发VR沉浸式体验,还是完善智能化管理功能,都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皖北烈士陵园的实践也证明,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能有效推动陵园在功能完善与服务体验升级上实现重大突破。

三是传承文化是根本目标。烈士陵园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各项数字化举措需围绕红色文化的保护、展示与传播展开,确保红色基因的有效传承,让革命精神得到更广泛、更深入地弘扬。

四是持续创新是动力源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坚持守正创新,在技术应用、服务模式、内容呈现等方面不断探索优化,才能让烈士陵园的数字化建设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



(责任编辑:赵菲菲)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