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合民意】药品追溯“码时代” 百姓用上“放心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为了有效打击倒卖、串换药品等违法行为,减少药品流通、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差,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药品追溯码应用走深走实,构建药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的全方位监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568家医疗机构、1120家零售药店接入医保药品追溯码信息采集平台,接入率97%以上。

我市先后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会和调度会,以点带面对药品追溯码的定义、重复扫码的意义等进行详细解读。明确药品追溯码系统接入和信息上传的操作流程,提高医药机构对药品追溯码工作的重视度。通过电子屏、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药品追溯码相关政策,提升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累计开展12场培训会,覆盖2900余人次。

医保部门安排专人面对面、点对点跟踪定点医药机构追溯码信息采集工作,包括接口改造、采集规范、上传准确性等。加快医保系统与药品追溯码系统的接口改造和升级,确保数据的顺畅传输和共享。延伸追溯码拓展应用,协助医药机构优化药品管理流程,探索推动药品商品码、追溯码、医保编码“三码合一”,加强对药品质量监控与安全管理。截至11月底,全市已上传溯源码采集药品信息109万余条。

此外,医保部门对药品追溯码扫码应用和信息上传情况开展督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构建“无码不采、无码不收、无码不付”的数据基础。加快对已采集的药品追溯码数据进行分析应用,依托智能监管子系统,对两定机构开展追溯信息的异常医药服务行为事前提醒、事中审核等,及时发现和查处假药、回流药等违法行为,切断骗保“回流药”的生存土壤。累计筛查出疑点数据200余条,现场一对一指导医药机构2家,不断查漏补缺,规范药品市场运行,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和群众的用药安全。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