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有两个人,他们之间也许话很少,但彼此一定最为了解;也许动辄拳脚相加,但绝不容许其中一个遭外人欺负;也许从来都没有买过礼物给对方,但在心里的位置却无人能代,这两个人,一定是兄弟。

高家就有这么一对兄弟,比其他兄弟还要亲近,因为他们是一同从娘肚子里爬出来的。高大伯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能够顶天立地,给他们取名叫高山和高峰。两人都那么机灵、可爱、调皮,可以说是这条胡同里的宝贝。

兄弟俩肩并肩长大,一晃就上了小学。到了四、五年级的时候,即便看上去还是没有区别,但成绩上,高峰是名列前茅,高山却总是垫底。老师常挂在嘴上这样一句话:“孪生的兄弟,这成绩怎么就差这么多?”慢慢地,老师越来越偏爱高峰,高大伯两口子也越来越偏爱高峰,高山看这个弟弟就没那么顺眼了。

有那么一次,我家盖新房,请来许多师傅,门口停着一排自行车。我当时也有六、七岁了,被吩咐给师傅们去买烟。待我买烟回来,看见高峰蹲在我家门口对师傅们的自行车鼓捣着什么。没错,是高峰,他戴着眼镜,高山是不戴眼镜的。黄昏时分,师傅们要回家了,却发现车胎都被撒了气,无一幸免。大家都在嚷嚷的时候,我忽然想起高峰举动,就把这事告诉了爸妈。于是一干人等气冲冲找到高峰家里,高大伯听说后二话没说就给了高峰一巴掌。高峰哭了,眼镜也掉在了地上,分辨不是自己,但我真的确认是他。天知道那次是高山偷偷拿出高峰的眼镜,来了招借刀杀人。兄弟俩就此反目,在家时,形影不离的场景越来越少,但在学校里,他们看起来还是一体的。

上了初中之后,两人彻底长成了大小伙子。高峰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高山也不魁梧,可那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谁也不敢惹。有些坏小子想打高峰的鬼主意,却始终不敢下手,畏惧着高山。

有一天放学,高山早已不见了踪影,高峰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窜出来两个跟他年纪差不多的男生,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嘴里念叨着什么“四眼狗”“没有哥哥撑腰就……”许多让高峰不堪的话。两个人越说越起劲,越说越难听,高峰终于忍不住了,人生第一次对人举起拳头。高峰回到家里,呆若木鸡,爸妈都觉着不对劲,便询问情况。高峰和盘托出,高大伯两口火了,也是平生第一次对高峰发脾气。人家要是告到学校去,弄不好就要开除,那么优秀的成绩,那么光辉的前途,都要毁于一旦。高山在一旁一直没有说话,镇静得很。

第二天,果不其然,那两个孩子的家长告到了学校。学校领导带着家长去班级里找人时,高山一把手按住弟弟,对校领导和家长说:“人是我打的,与我弟弟无关。我弟弟是好学生,他怎么可能打人呢?我们俩长得那么像,那两个学生看错了。”之后无论家长怎么说,高山一口咬定是自己。

最终,高山受到了学校的处分,高峰还是那个万众瞩目的好学生。高峰走到哥哥面前,刚要说什么,高山一记拳头落在弟弟的肩上,两人相视而笑。从此,高大伯和高大妈对高山也疼爱有加,还带着一份谢意。

两人二十三岁那一年,高峰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小镇的一个机关工作,高山凭着自己的闯劲,做起了服装生意,也算不错。就在这时,一个姑娘同时走进了兄弟两个的心。没过多久,高山知道了弟弟也喜欢这姑娘,高峰也知道了哥哥也喜欢这姑娘,但两人谁也没有说破。后来,姑娘相继收到了两样东西。一样是当时最流行的红色呢子大衣,本地根本买不到的,包装袋上署名高峰;另一样东西是一封长长的、感人的信,字迹工整到了极点,文采斐然,信的右下角赫然写着高山的名字……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