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沉睡街区”变身网红打卡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近年来,利辛县通过打造西淝河-茨淮新河景观带、煤电产业园产城融合示范等8个城市场景,谋划阜蒙河段城市门户、“扫货中心”等6个特色场景,以筑景成势、营城聚人的思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活力。

据悉,去年以来,利辛县坚持产城一体发展理念,创新推行城市场景化、场景项目化建设,通过划分“5+2”城市片区,组建城市运营联盟,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对全县产业功能区、商业载体、文旅资源等进行整体谋划运营。

在利辛众多特色场景中,拐角街美食文化街区的蜕变成为典范。该街区位于晴岚溪与醉月溪交会处,曾是闲置多年的66间商铺和8600平方米的商业区。利辛县以“四活”举措唤醒沉睡资源,通过市场赋能,将闲置资产改造为网红打卡地,统一视觉系统形成独特记忆点;以“牛郎织女”传说为纽带,融入肉牛产业“牛文化”与轻纺“布艺元素”,打造“溪溪交汇、拐角遇到爱”的沉浸式场景;成立专业商管公司,引入亳品汇、王氏板鸡等24家商户,形成“轻纺+肉牛+文旅”的消费矩阵;举办篮球赛、主题营销活动并发放消费券,持续聚集人气。

如今的拐角街实现了7500万元闲置资产转化为发展增量目标,带动县文旅公司增收130万元、就业超500人;开街3天吸引游客19万人次,2024年底客流量突破186万人次,营业额达1174万元,从“沉睡街区”变为“生金热土”,成为利辛商文旅融合的新地标。

利辛“1965”街区建于1965年的县委老大院街区,留存着红楼建筑等鲜明时代印记,是利辛人共同的城市记忆。针对街区设施陈旧、环境杂乱、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利辛县计划投资5亿元进行更新开发,打造集美食夜市、非遗体验、文化演艺等于一体的商文旅综合体。

该项目以“文化母题”为核心构建“一心五区”,分别是建设服务中心解决停车难题;升级现有美食街区并消除安全隐患;打造逍遥利辛主题演艺区,通过弧面大棚演绎地域文化;新建具有文化内涵的商业体验区;对老建筑加固改造形成1965文化体验区,让市民与游客触摸城市发展脉络。

从拐角街的“网红蜕变”到“1965”街区项目,利辛县正以场景营造为抓手,打通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建设运营全链条。下一步,利辛县将继续聚力补短板、激活力、提品质,强化城市功能支撑,增强城市发展动能,塑造城市特色魅力,推动人、产、城互促共进,切实以城市高质量发展,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 曹晴晴 )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