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梅
父亲和母亲的爱情带着那个时代的烙记,他们的爱情,怨而不悔,嫌而不弃,爱而不言,总把关切说成反话,总借怒骂说出叮咛,总把爱意藏在心底,轻易不愿表达和彰显。
父亲年轻时是分管几个乡村的干部,人长得很帅,皮肤也白皙,穿衣时尚赶潮,瞒了十岁的年龄,母亲竟然没有觉察。结婚一年后,姑姑说漏了嘴,但那时我哥哥已经出生了。母亲就此认了命,人们总有一些片面的看法,认为年龄大一点的男人会疼人,其实不是这样,父亲脾气很暴躁,在生活中总是母亲在迁就忍让父亲。
从我记事起,就看到母亲像对待孩子一样照顾父亲的起居:早晨,母亲在厨房做饭,就听父亲在卧室里大声叫母亲:“孩他妈,我的衣服呢,我要起床。”母亲便赶忙从厨房里奔出来,给父亲拿好当天要穿的衣服;同样是干农活回家,父亲坐在屋里看电视,母亲下厨做饭,做好饭端到父亲面前。等父亲吃完,母亲又端下去刷。最让我心疼的是,即使母亲有腿疾,父亲仍坐着不动,等着母亲一瘸一拐地给他端饭。
就是这样,母亲一句话不顺父亲的心,父亲就摔锅砸碗。母亲在父亲面前的唯唯诺诺,很让我为她鸣不平。我问母亲为什不反抗,而要心安理得受父亲的气,母亲说:“和他计较都不能过成一家人,就是为了你们我也要忍。”我听了感到心酸,婚姻如果仅为孩子硬要过在一起,太悲哀了!我看过太多母亲那个年龄的女人多是逆来顺受,那时的我总是不明白,既然婚姻如此让人无奈,还都要它做甚!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已经辞掉乡里的工作,在家务农之余靠手艺活在街上摆摊养家糊口。每天赶集回来,生意好了,父亲就笑逐颜开,买上很多好吃的给我们;生意不好,或者在外面与人发生了争执,父亲脾气就特别坏,我们和母亲见到如此光景便更加小心翼翼大气也不敢出。也许是我们小时候不懂事,常常惹父亲生气、发火,由此而被父亲教训。父亲很严厉,他秉承“棍棒底下出孝子、才子。”母亲有时会因为护着我们而“惹火烧身”。尽管父亲很偏爱我,我实在还是看不惯他。我对母亲说:“干嘛不和他离婚?”母亲抹着眼泪说:“傻孩子,咱家有六个孩子都在上学,你奶奶年龄也大了,经常有病,这些都要花钱的。你父亲整天要想着挣钱养家啊,压力大了,当然心烦了!我忍一忍就是了。”
母亲回娘家向来不可以在姥姥家久留的,如果晚回来一会儿,父亲就守在路边,向母亲回家的方向望了又望。等母亲回来,我以为父亲会说些表示惦念的话,结果父亲又是满腹的牢骚:“出门就不想回来,家里那么不好,是我让你烦了?”母亲苦笑了一下,没做声。我不知道母亲内心是“百炼成钢”了,还是已经麻木了。
就这样许多年过去了。
去年暑假回家,我竟然看到父亲为母亲洗头,我大感到意外。也许是我的眼神出卖了我的内心,还没等我开口,父亲就解释说:“你妈伺候我一辈子,该我伺候她一次了。”我心里比较开心,更为母亲高兴,父亲总算知道感恩与回报了!我想,这一刻,母亲可能已经期盼很久了吧!
母亲这一生没少说“一刻也不想跟他过了!”说着说着彼此从青年到了中年,又从中年到耄耋。母亲和父亲的爱情是我不懂的,不能理解的,却是让我敬佩的。
多少人前秀过恩爱的夫妻散了,多少曾经山誓海盟的情侣倦了,多少要一生一世的夫妻,转眼短兵相见了。能熬过岁月考验的爱情,虽然平淡却是人们仰慕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