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之所以强大,是由于有了坚实的钢铁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永远是胜利之师,永远是胜利之军。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本报推出“咱当兵的人”栏目,记者走近曾经奋斗在军营的老军人,感受他们离开军营的生活,以期在全社会形成关怀退伍老兵的良好氛围。
李山林正在苗圃中打理花卉
亳州晚报-中国亳州网讯 在刚刚结束的古井集团庆祝建党97周年暨党建工作表彰大会上,古井集团欣园市政园林公司的退伍老兵李山林被评为“五星级党员”。中越战场上,李山林签下军令状,按了血印书,一心许国;后期工作中,李山林把精力全部花在了培养和养护苗圃上,绽放如花生命。
退伍老军人与花共舞
位于古井集团张集酿造基地东北角,是古井集团的苗圃,管理者李山林正在里面细心打理花草苗木。初见李山林,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不善言谈,甚至有些沉默寡言。他自己也经常说自己嘴笨,比较木讷。
李山林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复员后,1987年进入古井集团工作,目前,李山林已经为古井的绿化工作服务了31年。这期间,李山林培育了无数的花卉,扮靓了多个厂区,工作从来没有马虎过。无论寒冬酷暑,李山林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施工现场和花圃。
“我们花房人少、品种多,有100多个品种,育苗、扦插、浇水、打药等工作,我都亲力亲为。另外,还要对花苗的品种和栽培技术不断进行研究、创新,其中,菊花和一种草的嫁接技术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李山林说。与花苗打交道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致,很多人将他的这些品质归结为吃苦耐劳精神,他也因此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并被评为古井集团2017年度“五星级党员”。
爬行着往阵地送弹药
其实,李山林这种吃苦耐劳的品质由来已久,这与他当过兵、打过仗的经历有关。1980年,刚满18岁的李山林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军人,被编入46军138师412团6连。
1985年,中越形势再次恶化。李山林所在的部队奉命从山东调往云南,投入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斗中。
“那年,我是3月19日奔赴云南前线的,5月30日我军接手阵地,由于刚接手对阵地不熟悉,第二日就被越军发现,越军集中整个加强团的兵力向我阵地猛烈进攻,导致前沿阵地的弹药告急。”李山林说,当时,他是预备党员,又面临退伍,但却毅然放弃了退伍,而是写好请战血书,带着只写有部队番号和血型的领章奔赴了战场。
李山林是炊事班班长,任务是给一线战士补给弹药。接到连指挥所的命令后,他带领炊事班10人,从山脚出发,每人扛两箱重达100多斤的弹药送往阵地。由于地势凶险、海拔1000多米,走到半程时,体力便跟不上了,很多同事出现呼吸困难。前线战士的命让李山林不能有一丝懈怠,他带领全班人员负重爬行,最终在阵地弹药耗尽前,及时将弹药送达。
由于在战场的突出表现,李山林荣立个人二等功,他所在的连队被当时的成都军区授予“英雄连”荣誉称号。
四瓶家酒结下古井缘
李山林与古井集团的结缘,其实早在云南前线就已经开始了。那是1985年9月的一天,李山林和往常一样去后方领物资。负责发放物资的同志拿出了家乡人带给他的四瓶家酒--古井玉液,这让李山林激动不已。
“家乡人民没有忘记我们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友们,我把酒领回去后还舍不得喝,等到过生日的时候,才拿出来和连长、指导员、各排排长共同分享。”李山林说,他对古井集团的这份情愫可能就始于那个时候。所以,复原回家的李山林,到安置办选择工作岗位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古井酒厂。而其他人大都选择了当时比较“吃香”的物资局、粮食局、粮站、农机局等单位。
在很多同事眼中,李山林的优点屈指难数,吃苦耐劳、埋头苦干、忠厚老实、工作积极等,都成了他的代名词。
“从枪林弹雨里走出来,才知道现在的生活有多不容易,工作有多幸福。我现在就是把当年在前线报国的热情,转投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来了。”李山林说。(记者 郭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