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党校早期历史上的党史教育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党校是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和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大熔炉,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看,早期党校在历史教育和党史教育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回顾总结早期党校开展历史教育和党史教育的历程和经验,对于发挥党校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开展好当前的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安源党校的历史教育

1924年,党的第一次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通过的《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决议案》中明确提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这是迄今为止中共中央文件中提出办党校的最早记录。根据这个决议,1924年12月,在刘少奇的直接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创办了安源党校,首批入校学员60人。安源党校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地方党校,也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一所党校。安源党校坚持与团校合办,既培训党员干部,又培训青年团员和工会干部。由汪泽楷、肖劲光、任岳、袁达时、胡士康等任教,刘少奇也曾到安源党校授课。由于中国共产党当时成立仅三年多,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党史,所以安源党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党史课程。但是安源党校设置了丰富的历史教育课程,比如开设了瞿秋白、王伊维等翻译的《俄共党史》、《少年运动史》等历史课程。同时,安源党、团地委还编写了《社会发展史》等教材,发给学员阅读。授课时教员结合教材,从原始社会始一直讲到袁世凯复辟称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止,使学员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和中国历史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安源党校培养的大部分学员,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25年9月,北洋军阀武装封闭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安源党校亦被迫停办。

二、北京党校的历史教育

北京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级党校。北京党校是在李大钊主持下由赵世炎具体负责筹办的,罗亦农担任校长。1925年10月北京党校开始招生,首批入校学员60人。任课教员基本上是1924年至1925年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人员。李大钊、赵世炎、罗亦农、陈乔年、萧子璋、刘伯庄等都曾授课。与安源党校相类似,由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较短,北京党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中共党史教育课程,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党的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为主要教学内容,并把《世界革命史》纳入了主要课程,对学员进行革命历史知识教育,培养学员的历史思维。由于北京政治形势和环境的恶化,北京党校继续办班的计划被迫取消,北京党校仅仅办了一期学员培训班就终止办学了,但是却推动了北方地区党组织和革命活动的发展。

三、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党史教育

1926年2月,党中央特别会议通过《开办最高党校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北京及广州各办一长期党校”。由于革命形势的突变,几经曲折,1933年3月,“一个大规模的苏维埃党校”——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江西瑞金创办,这也是中央党校的前身。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是建党之后至抗日战争之前党中央举办的规模最大、存续时间最长的党校。因为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办学19个月,校址迁移三次,主要目的是“培养无限忠诚于党、忠诚于工农大众的干部”,由任弼时担任校长。在授课内容上,根据班次类型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工人运动、中共党史、地理和自然科学常识等。可以看到,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已经把中共党史列入主要授课内容,对学员进行专门的革命历史教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约19个月的办学时间内,共计培训了300多名苏区党政军和群团干部,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马列主义水平与实践斗争经验的宝贵人才,为中国共产党“从苏区与红军的党走向建立全中国的党”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四、延安时期中央党校的党史教育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1935年随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改称为中央党校,1937年迁入延安。延安时期的中央党校,是培养中高级干部的主要学校,是运用马列主义教育党员干部的重要阵地。中央党校在陕北有十年多时间,不同时期不同班次,授课内容有所侧重有所区别。但其主要授课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干部学习通用教材。包括《共产党宣言》、《党员》、《阶级与政党》、《中国革命特点》等。二是教员翻译的苏联教科书。当时中央党校聚集了大批留苏学者,留苏学者利用专长翻译了大批的苏联教科书,如艾思奇翻译的《新哲学大纲》、李达翻译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等。三是我们党编写的教材。中国共产党一步步走来,到延安时期已逐步成熟,对自己的历史也有了比较深刻的总结和概括。所以,中央组织专门人员编写了大量的党史资料以及形势与政策等方面的材料。整风运动开始后,结合延安整风,中央印发了《中央关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并系统整理中央的历史文献资料和领导人讲话,先后编写了《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等党史材料,成为中央党校整风运动和教育培训的主要教材。延安的十年,是中央党校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毛泽东为中央党校制定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校训,并于1943年3月到1947年3月亲自兼任校长,先后多次到中央党校为学员授课,使中央党校成为高中级干部的集结地和培养革命骨干的大摇篮,为统一全党思想,培养德才兼备的大批党、政、军干部人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回顾早期党校的历史可以看到,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开展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是各级党校设置的主要课程和优良传统,党校也在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中作出了十分重要的历史贡献。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党校要继承优良传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勇于担当,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切实把党史教育这门“必修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课程”。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努力开发出一批好课程,结合实践切实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努力打造出一批好的科研成果和决策咨询成果,切实发挥党校“理论建设”和“决策咨询”作用。党校教员也应学深悟透,在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宣讲中发挥应有作用,把高品质的党课送到基层干部群众身边,助推党史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刘玲)(2020年安徽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QS202021)成果)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