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冠梨抢“鲜”上市助增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利辛县巩店镇永昌社区果农正在采摘翠冠梨

利辛县巩店镇永昌社区2000余亩梨园的翠冠梨进入成熟期

“先摘个头大、果型好的。”盛夏时节,利辛县巩店镇永昌社区的2000余亩早熟翠冠梨抢“鲜”上市。一大早,永昌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锡侠就带着工人采摘翠冠梨。

翠冠梨具有核小肉厚、质细嫩爽、汁丰味甜且带蜜香的特点,较北方鸭梨早上市两个月。

“抢得市场先机,才能卖上好价钱,现在我们采摘的梨主要销往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批发价每斤3块多。”田锡侠介绍。

永昌社区从2013年开始种植翠冠梨,在政策支持和大户引领的双重作用下,梨树栽植面积已从100多亩扩展至如今的2000余亩,翠冠梨产业已经成为该镇独具特色的品牌农产品。

随着翠冠梨种植规模的扩大,永昌社区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就业、产品销售等,带动近千户群众增收。

“我常年在梨园干活,春天疏枝、授粉、疏果,平时施肥、除草,夏天摘果、包装,活不重,收入也可以,干得开心。”正在采摘梨子的社区居民汝良芬说。

翠冠梨口感好,早期深受消费者喜爱,但采摘后期部分品相不好的果子常面临销售难题,往年田锡侠总为此发愁。今年,驻村工作队帮忙牵线跟安徽古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可将梨子深加工成梨饮。

“过去总担心卖不掉,梨子烂在手里。现在做成果汁,不仅不愁销量,价格也高了。”田锡侠说。

社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古典介绍,通过开发梨饮产品,既能为农户托底销售、把果子“吃干榨净”,又能通过构建产销一体化产业链,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近年来,巩店镇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引导种植户抱团发展,推动农业产业从“散、小、乱”迈向规模化、品牌化,已形成巩店香椿、翠冠梨、有机西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群众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让特色产业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巩店镇副镇长李小晴表示。

(记者 张珍 通讯员 王学元 张玉雯)

(责任编辑:李惠惠)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