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妈妈"敲门送安全:筑牢暑期儿童安全防护网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先敲门确认身份,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拿!"7月17日上午,亳州高新区张良社区皖家幸福驿站的"爱心妈妈"赵阿姨,正蹲在8岁女孩小诺身边,用生动的情景剧演示防拐骗知识。当天,18名"爱心妈妈"志愿者组成5支小分队,深入辖区30余户家庭,将安全教育送到孩子们的家门口。

作为社区服务的创新实践,"爱心妈妈"行动源于一次居民座谈。"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暑假独自在家,安全隐患让人揪心;老人带孩子容易疏忽,防溺水、防火这些知识得反复讲。"社区书记李婷婷回忆道。为此,社区依托皖家幸福驿站,招募20余名退休教师、在职党员和热心居民组成"爱心妈妈"团队,针对暑期多发风险设计课程。

"阿姨,这个红色按钮是干啥的?"在独居老人王奶奶家,"爱心妈妈"王芳指着燃气灶耐心讲解:"这是紧急切断阀,做饭时千万别离人!"她一边示范一边叮嘱:"如果闻到煤气味,要先开窗再关阀门,记住啊!"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教孩子辨识危险物品、陪老人检查电路隐患、与家长签订安全承诺书……"每次敲门不仅是送知识,更是送一份安心。"志愿者刘大姐说。

"陌生人说带你去游乐园,该怎么办?"在互动问答环节,孩子们高举小手抢答:"不能去!要找警察叔叔!"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正是"爱心妈妈"团队的教学秘诀。她们将防溺水"六不准"编成儿歌,用"安全电话游戏"帮孩子牢记家长号码,甚至自创"安全飞行棋",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逃生技能。

"以前总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家乱跑,现在每天都有'妈妈'来检查门窗,教她保护自己,真的放心多了!"居民陈女士感慨。数据显示,三周内志愿者已开展入户走访200余次,纠正家庭安全隐患37处,儿童安全知识知晓率从65%提升至92%。

"敲开一扇门,守护一份爱,我们要让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爱心妈妈"行动已形成"入户宣讲+驿站培训+线上提醒"的全周期模式——每周固定开展亲子安全课堂,每月举办应急演练,日常通过微信群推送安全提示。针对外来务工家庭,团队还特别开设方言版安全课程,消除沟通壁垒。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辖区学校开展'安全小卫士'评选,鼓励孩子带动家庭参与安全建设。"书记李飞表示,社区正计划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将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普法宣传结合,打造全方位守护体系。(李婷婷)

(责任编辑:赵菲菲)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