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利辛王人支行:筑牢养老“金融防护网”,银发课堂暖人心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农业银行利辛王人支行近日开展敬老慰问活动,网点主任高晓东带领员工们送来的不仅是沉甸甸的米、油、饮用水等生活物资,更是农行人对“银发族”沉甸甸的敬意与牵挂。一场以金融反哺桑榆、以行动温暖夕阳的敬老实践,在利辛这片热土上悄然绽放。


一次慰问:物资与关怀的双重抵达

当王人支行的物资在养老院门前准备卸下时,老人们脸上漾开的笑意如阳光般和煦,纷纷前来相助。“咱镇上农业银行的同志又来给咱们送温暖了!”一位老人前来握着员工的手,质朴的话语道出心声。然而,农行人带来的远不止于生活所需。

跟养老院的乡亲们总有聊不完的话。正好,利用这次机会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小课堂”开讲了。围绕“反电诈”和“反假货币”两个主题,工作人员主动走进老人,递上贴近老人生活的宣传手册。“大爷,您看这个小册子,”“里面的图片都是专门针对老人的骗局!”工作人员针对常见案例为老人详细讲解。并且手册里附有通俗易懂的防诈口诀,将复杂的金融知识转化为一听就明白的安全指南。针对电信诈骗“冒充公检法”,“网购退钱”等骗局,工作人员结合真实数据与情景模拟,询问老人身边是否有疑似诈骗的案例,并用方言细细剖析。老人们积极互动,现场互动温馨高效。同时老人也是假币的主要受害者,提高公众反假币意识和辨伪能力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老人家,这张钞票您摸摸看,真币的衣领处有凹凸感,假币通常是光滑的。”工作人员在大爷椅前,将真伪两张百元钞票轻轻放在老人掌心。阳光透过树荫洒在宣传册上,反假币图文指南的“一看、二摸、三听、四测”口诀被放大成醒目字号。

关怀更延伸至不便行动的床边。农行员工轻轻推开房门,为卧床老人端上一杯温水,俯身倾听他们的细语家常。一个简单的递水动作,一次耐心的俯身倾听,让无法参与活动的老人同样感受到“被看见”的温暖——金融服务的温度,正体现在对每一个个体的细微体察之中。

一份承诺:敬老活动常态化,尊老文化深扎根

此次养老院之行并非农行利辛王人支行的偶然之举,而是其金融适老化长期机制的生动缩影。网点将金融知识普及和数字化服务纳入常态化工作,固定日期组织员工深入社区及养老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满足老年金融消费者金融服务需求。

尊老敬老,是农行服务文化不可或缺的基因,更是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在营业网点,处处可见对老年客户的细节关照:爱心专座、无障碍通道的设立,以及员工们一句句耐心的重复解释、一次次主动的搀扶引导——这些无声的实践,正是尊老文化在金融服务中的落地生根。

服务无界,大爱有声

在金融诈骗日益靶向老年群体的今天,农行利辛王人支行的实践证明:金融机构的适老化改造,不仅要优化界面,更要升级安全防护;尊老敬老不仅体现于物质关怀,更在于守护他们毕生积蓄的安全感。当员工们俯身讲解的身影与老人学会识别假币时的笑容交叠,一幅金融为民的温暖画卷正在皖北乡村徐徐展开——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润物无声的坚守,用金融微光照亮最美“夕阳红”。(张杰)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