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考试前手心冒汗、写作业时心跳加快、登台表演时双腿发颤……这些看似“奇怪”的反应,其实都是压力在和我们“打招呼”。近日,亳州市京师翰林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程宏杰分享了破解压力的小技巧。
压力常常隐藏在一些身体感受背后:也许是放学路上突然想起作业未完成时的一阵心慌,或是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耳朵突然发热,甚至有时会觉得“胸口像压了块小石块”。这些,其实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信号——“注意,现在有些紧张”。
可以试着问问自己:压力从何而来?有时它像个调皮的小跟班,出现在我们担心做不好的时刻,比如第一次参加跳绳比赛,总怕跳得不好被笑话;有时它又像一个小闹钟,在任务繁多时提醒我们该做规划了,比如周末既要练书法、去外婆家,又想抽空搭积木,难免感到忙乱。
给压力起一个有趣的名字,是认识它的好方法。比如把考前的紧张称为“小鼓咚咚”,因为心跳仿佛鼓点节奏;把练琴时的烦躁叫作“琴弦痒痒”,因为手指好像总不听指挥……一旦起了名字,压力似乎就不再那么可怕。
压力也有温柔的一面:它在我们偷懒时轻轻推动——“再练一次跳绳,不然真要垫底了”;在我们迷茫时悄悄指引方向——把单词卡片塞进校服口袋,排队时也能多记两个。就像爬山时膝盖发酸,但登上山顶见到云海的那一刻,一切都化为“原来我可以”的惊喜。
下次压力再来时,不妨对它微笑说:“我知道你来了,我们一起把这件事做好。”渐渐地你会发现,压力并非来捣乱,它其实是一位热心的小助手——让你在演讲前多练几次、在挑战面前握紧拳头。
那些一度令你紧张的时刻,终将成为一枚枚闪光的勋章,提醒你:看,你又长大了一点。抚摸胸口时,我们会明白:压力不是敌人,而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伙伴。(朱虹娟 雷芳 方璐 刘文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