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村蝶变“八百万元村”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是我们今年种植的订单小麦,仅此一项,集体经济就能增收1500万元。”日前,在利辛县巩店镇永昌社区租用的粮仓内,社区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王育红指着满仓的小麦说,今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能突破2000万元。

永昌社区曾经是深度贫困村,脱贫之后,社区的经济发展一直缓慢,到了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还不足60万元。

这一局面在2024年发生改变,当年6月,古井集团选派了一个工作队驻村,这让永昌社区的乡村振兴按下了“加速键”。发展特色产业、招商引进企业、推进订单农业……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成员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发展赛道,千方百计促进社区增收、群众致富。2024年,永昌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50万元,位居全市第一,并首次实现收益分红。

如今的永昌社区,正以前所未有的状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瑰丽新篇章。

村民在合作社包梨套。

“吃干榨净”一只梨子

发展靠什么?这是工作队驻村伊始经常探讨的问题。

永昌社区面积4.9平方公里,下辖14个自然村。工作队调研走访发现,永昌社区有着3000多亩的梨子种植面积,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过去10多年,梨子成熟后都是梨农自己找市场销售,品相差点的梨子,还会因销路不畅而毁坏,梨子的附加值一直未能得到充分挖掘。

经过深入思考和征求民意,工作队决定首先围绕梨子做文章,在想方设法扩销售、卖鲜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梨饮、梨膏、梨粉等产品。驻村工作队发挥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经过多方努力、积极协调,促进了社区种植合作社与古井健康科技公司的合作。

在利辛县永昌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梨子被送到了这里,工人们有的在给梨子穿“外衣”,有的在搬运装车,一片忙碌景象。“我家里的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平时在梨园打工,有两份收入挺好的。”正在给梨套泡沫网兜的村民李桂真笑着说。

永昌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锡侠告诉记者,他种的早熟翠冠梨核小肉厚、质细嫩爽、汁丰味甜且带清香,较北方鸭梨早上市两个月,“今年已上市20多天,主要销往广东、福建、浙江等地。”

翠冠梨口感好,早期深受消费者喜爱,但采摘后期部分品相不好的果子面临销售难题,往年田锡侠总为此发愁。如今,这个难题已不复存在,梨子可以在安徽古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加工成梨饮等高附加值产品。

“以前梨园产量低的时候发愁,产量高的时候也发愁,现在可以做成果汁了,再也不用发愁了,对种梨也更有信心了。”田锡侠说。

永昌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古典介绍,一瓶梨汁相当于一个半梨,鲜梨批发价每公斤大概五六块钱,做成梨汁每瓶卖10块钱左右,收益更可观。“鲜梨做成梨饮延长了保质期,既解决了梨子的储存问题,又提高了附加值。”古典告诉记者,去年生产的22000瓶梨饮,没到春节就卖完了,今年梨子上市后期,打算再生产5万瓶。

生产梨饮产生的梨渣,也没有浪费,去年拉回来作为饲料喂羊,今年打算和阜阳一家公司合作,把梨渣压缩后做成梨糖销售,这又为社区增加一笔收入,也把一只梨“吃干榨净”了。

“我们还依托翠冠梨资源优势,与阜阳这家公司合作,正在生产金耳炖酥梨等产品,另外,还与砀山一家公司合作生产梨粉、梨膏等,最大限度提高梨的附加值,形成了一个全产业链条。”永昌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洪三告诉记者。

“内育外引”壮大村企

唰唰唰……走进安徽祈斯新型材料科技公司,一排排防火板材整齐码放,工人们忙着给板材刨光。

安徽祈斯新材是永昌社区招商引资来的“金凤凰”之一,2024年8月份正式投产。永昌社区利用19.8亩建设用地,申请衔接资金2200万元建设1万平方米的两层标准化厂房,租赁给两家企业作为生产厂房,安徽祈斯新材科技公司是其中之一。

“我们在张家港、蚌埠有两家公司,这是第三家公司。”安徽祈斯新型材料科技公司综合部经理沈李伟表示,永昌社区交通便利,人力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营商环境很好,“在这里投资兴业,一方面是为企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是为乡村振兴做点贡献。”

沈李伟介绍,安徽祈斯新材生产的板材具有环保、防火、防水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商场、酒店、医院等场所,产品可以用作吊顶、地板、墙板等,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公司目前经营情况良好,年产值约9000万元,每年可为集体增加收益88万元,带动了近百名群众就近就业。

村民范东利正在忙着刮板:“现在在家门口的企业打工,每月能挣4000元左右,还能照顾到家,我心满意足了。”

一层板材企业生产车间场景火热,二层服装企业车间缝纫机声“嗒嗒嗒”响个不停。

“社区给我打电话说,回家乡吧,在家乡也能发展得很好,还能带动就业,我就回来了。”提起返乡创业初衷,利辛县嘉亮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田震这样说。田震初中毕业后就到浙江做服装生意,经过近20年的苦心经营,有了自己的服装企业,在社区的诚意招商中,他和合伙人去年把公司总部都搬回了家乡,“厂房都是建好的,我们可以说是拎包入驻,在家乡发展安心、舒心。”

嘉亮服饰主要生产衬衫、T恤等服装,经营模式是自产自销+代加工产品,目前月销售服装20多万件,带动了100多名村民就业。

在招商引资的同时,永昌社区大力扶持本土企业,辣椒酱厂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我们社区的辣椒酱,已成为永昌大礼包的主打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古典介绍,社区还新招来一家投资近1亿元的服装企业,目前已经动工建设,预计年底建成投用,这将为社区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未来,我们计划打造永昌产业园,逐步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村民在服装厂务工。

水果红薯卖出国门

农业是永昌社区的根基,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不同,去年以来,永昌社区大力实施规模化订单农业种植。根据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社区从订单种植种子集采集售入手,与安徽荃优种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农科院达成优质麦种集采集售合作协议。

“我们召开了订货会,整合全市农户资源,以需求量大的优势,与荃优种业进行价格商谈,拿到了低于市场价的200万斤种子,然后把物美价廉的种子卖给三县一区的农户种植。此举不仅为农户节约种植成本近100万元,还为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300多万元。”古典介绍,社区乡村振兴公司还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大量收购农户当年收获的小麦,然后卖给外地的大企业,通过发展粮食贸易为集体增收400万元。

今年,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华夏酒城建设”“古井酿酒专用粮订购惠农政策”,整合15000亩酿酒专用粮基地,采取返租倒包、土地股份合作等模式,发展规模化订单农业种植。“今年午季收获的8000吨小麦已经入仓,8月份开始陆续供应给古井集团,仅此一项,社区集体收入将实现1500万元。”古典自豪地说,今年还将扩大麦种集采集售范围,预计社区集体收入将突破2000万元,走在全省前列。

永昌社区的另一个特色产品是——红薯,但当地种植的主要是常见的低端红薯,产品附加值低。驻村工作队调研时接触到了山东的一家集团公司。该集团的品牌产品薯链1593号,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端水果红薯,售价比较高,主要销往菲律宾等国家。“何不引来试种?”社区“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一拍即合,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附近试种了30亩,美其名曰“紫霞仙子”,目前长势良好。

“预测亩产可达6000斤,山东这家集团给的保底回收价是每斤1.12元,去掉各种种植成本,亩均纯收入近4000元,非常可观。”古典说,8月份红薯收获后,将发往菲律宾市场,“目前附近有几个村和我们联系,都想种植薯链1593号,我们将不遗余力提供帮助。”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永昌社区在发展粮食贸易的基础上,还创新以货易货商业模式,开辟村集体创收增效新路径。“利辛县是养牛大县,养牛饲喂的酒糟储备占用大量资金。”古典分析,而古井集团拥有大量的酒糟资源,经过一番思考,一个用酒糟兑换牛肉及其制品、通过中转销售实现上下游及永昌社区共赢的思路成形。目前,永昌社区已分别与酒糟处理企业及养牛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正式实施,用酒糟兑换的牛肉制品用作永昌大礼包的产品之一对外销售,这又为永昌社区开辟了一条增收渠道。 

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如何形成品牌效应?

“只有拥有别人拿不走学不来的文化内涵,才能为永昌社区留下可持续长远发展的产业。”古典说,永昌社区设计并注册了永昌LOGO,打造永昌社区专属名片,塑造永昌公共品牌,通过品牌创建和销售推广为永昌经济加速提升注入文化内涵。

“你看我们的永昌大礼包,里面有梨饮、牛肉、辣椒酱、粉丝等特色产品,每个产品上都印有永昌LOGO,销售情况很好,去年给社区增收近100万元。”古典表示。

徐徐展开的乡村画卷,正成为永昌社区最动人的色彩,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记者 汝平 文/图)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