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说再见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汉语的模糊性是很有意思的,“不会说再见”五个字就有两重意思,情感上,我们会一直在一起,技能上,我们不知道怎么告别。

按说,当对外汉语教师的人,都是戏精,要情商很高,要一见如故,要很勇敢,不惧告别,因为这世界上有60多亿人,我们每一次说“再见”基本上都意味着千山万水,不会再见。可是我不是,我做了八年的对外汉语教师,但是我还是惧怕告别。

我的父亲走了,这位善良的老爷子可以做到有人晚上去我们田里偷瓜,他白天摘了给别人。他留给了我无尽的悲伤,我看见他的鞋子、坐在他坐过的地方或者想起他说的某一句话,都很容易哽咽,大概要把他留给我的所有痕迹都伤心一遍又一遍才能平复。到了这个年龄,成熟和告别,真是令人悲欣交集。

记得学生高考百日誓师那天,我站在旁边,有点难以相信,仿佛刚刚军训结束的他们,怎么就要毕业了。但,这是真的,我来到这个单位已经第八个年头了。我是很佛系的老师,所以管理学生的时候,一直想要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而不是我一鞭子一鞭子往前赶。

在我的学生面前,我没有秘密,我不是学霸,没有经验可以告诉他们。我告诉他们的,是生活给我的教训,关于学习的、生活的、恋爱的,我希望将来某一天,他们回想起我,不会觉得我放纵了他们。

办完父亲的丧事,从家里回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我联系的博导写信,告诉他/她,我不考博士了,我怕我不写信给他们,会坑了我的学弟学妹,边写边掉眼泪,毕竟我本科和硕士阶段做了大量准备,但是当我真的决定放弃的时候,内心依然很难受。接到老师们充满关爱的回信那一刻,我又如释重负。我不爱了,出乎意料地轻松。

和亲人、学生、朋友以及一切曾经带给我们爱与希望的事情告别,都不可能是轻松的。我多希望“不会说再见”这五个字没有任何歧义,这样我们可能会少几分痛苦,多几分从容。

(责任编辑:王红燕)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