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面对面”访谈|亳州市:厚植“文明沃土” 打造“幸福之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访谈嘉宾:

吉洪武  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主持人:

徐 丹  安徽文明网主持人

亳州市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重点突出“三个聚焦”开展工作,全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亳州市政公园

聚焦“首创首成” 追逐“文明梦想”

坚持“首创首成”的战略目标,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组建高规格的创建指挥部和创建办,书记、市长实地调研调度50余次,研究解决了一大批重点、难点问题。分年度实施《亳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属地和部门协同联动,干部和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勠力同心,一起追逐“文明梦”,共创“文明城”。

改造后的建安路

聚焦利民惠民 打造“幸福之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聚焦民生短板,完成易涝点整治248个,解决了内涝问题。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0个,群众买菜更舒心。实施道路“白加黑”改造14条,完成电动三轮车综合治理,城区交通秩序明显改善。突出民生需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老旧片区更新,整修背街小巷道路890余条,开展物业服务标准化建设、空中管线治理等,增设了一批健身器材、晾衣架、充电桩和停车棚,群众居住生活环境“旧貌换新颜”。回应群众关切,开展便民停车暖民心行动,增设停车场27个、停车位3.6万余个,停车难问题有效缓解。新建口袋公园17个,改造提升公厕226个,建成“15分钟生活圈”,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文明家庭代表游览景区。

聚焦铸魂育人 厚植“文明沃土”

坚持将“创文明城”和“育文明人”相结合,厚植文明沃土,涵养城市文明。打造“好人亳州”品牌,上榜“中国好人”197人。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做实“争做文明有礼的亳州人”主题活动,颁布《亳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发布《亳州市民公约》“亳州文明20条”等行为规范。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入选全国文明村镇17个、全国文明单位14个、全国文明校园7所、全国文明家庭3户。

亳州市区街头公园内的文明创建宣传公益广告。

亳州市将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围绕利民惠民、常态长效和全域创建的要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加快推动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使创建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文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推动文明“新风尚”成为日常“好习惯”,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责任编辑:张站伟)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