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小龙虾大规模上市的季节,又到了食客们大快朵颐的时候。但在蒙城县小龙虾之乡——立仓镇薛庙村,村党总支副书记赵坤却对记者说:“由于今年小龙虾市场需求疲软,村里养殖的龙虾销路遇阻,价钱也卖不上去。” 原来,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市场影响,今年小龙虾市场需求量减少,加上物流渠道不畅,销售价格较往年有所下降。“小龙虾帮助我们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
目前,我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21%;2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三县一区全部脱贫摘帽。在省2016—2019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我市连续四年获得“好”的等次且实现了市委提出的“保类进位”目标。但同时,截至2019年底,全市尚有未脱贫人口1.1万人,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总攻阶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今日起,本网推出全媒体融合栏目“我为脱贫带货”,通过我们的全媒体报道,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产业、脱贫产品的宣传推介,减少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影响,助力复工复产的同时带动消费,为巩固脱贫成果加油,为确保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落下”目标鼓劲。
蒙城县薛庙小龙虾档案
产品:小龙虾
产地:蒙城县立仓镇薛庙村
特色:稻虾连作、多青虾、品质好、肉多味美
联系人:薛庙村党总支副书记赵坤
销售热线:18856723322
产业发展情况:虾稻产业面积达6.5万亩,其中虾稻共作面积5.6万余亩,小龙虾精养4000余亩,年产小龙虾1.2万余吨,有1800余人从事相关工作,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600余人,平均每户每年可增收4000元以上。
时下正是小龙虾大规模上市的季节,又到了食客们大快朵颐的时候。但在蒙城县小龙虾之乡——立仓镇薛庙村,村党总支副书记赵坤却对记者说:“由于今年小龙虾市场需求疲软,村里养殖的龙虾销路遇阻,价钱也卖不上去。” 原来,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市场影响,今年小龙虾市场需求量减少,加上物流渠道不畅,销售价格较往年有所下降。“小龙虾帮助我们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
“团结坊”特色农产品档案
产品:玉米粉、红薯粉、南瓜笋、干豆角等特色农产品
产地:涡阳县标里镇团结村
产品特色:生态环保、优质安全,最原汁原味的农家味道
联系人:团结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王芬
销售热线:13965799168
电商平台:上淘宝网搜索“团结坊”店铺
产业发展情况:2019年,团结村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和农户”模式,打造“团结坊”特色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团结坊”项目共帮助贫困户及农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价值80多万元,通过帮助代销、提供就业等方式带动100多人次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惠及农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8家。
红薯叶、南瓜笋、玉米面……这些农产品在农村司空见惯,却是很多城里人青睐的美食。涡阳县标里镇团结村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将农家南瓜笋、干豆角等“土货”,一番 “梳妆打扮”后,做成精致的小包装产品,搬上电商平台后,“土货”一下成“俏货”,成了广受欢迎的“网红”产品。
蒙城县乐土镇梨园村秋葵档案
产品:秋葵
产地:蒙城县乐土镇梨园村
产品特色:口感清脆,味道香甜,绿色、无污染。
联系人:梨园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修志
销售热线:13956716911
产业发展情况:2017年,梨园村引进九零农业种植合作社,种植秋葵、辣椒、网纹瓜等有机蔬菜和水果。村里向合作社注入资金,合作社每年从利润中拿出3.75万元作为村集体收入,村里将其中的80%给贫困户分红。目前,合作社发展秋葵种植30余亩,年产秋葵约10万斤,带动12名贫困户就业,每人每天工资收入60元。
近年来,秋葵在餐桌上颇受欢迎。在蒙城县乐土镇梨园村,正是这个被称为“植物黄金”的作物,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摘掉了“贫困帽”。 梨园村的秋葵种植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贫困户能从收益中分红,也能在种植基地务工。
蒙城县三义镇三塔村油桃档案
产品:中油4号油桃
产地:蒙城县三义镇三塔村
特色:色泽光洁亮丽、果肉橙黄、肉质细脆、味道甘甜、成熟后不裂果、耐贮运
联系人:三塔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代怡晨
销售热线:18158905012
产业发展情况:2016年,三塔村党组织引导群众组建了蒙城县九龙口农民合作社联社,贫困户以入股的形式参加合作联社,共同打造樱桃、油桃种植等多项扶贫产业。合作联社每年从利润中拿出9.1万元作为村集体收入。这9.1万元80%给50名贫困户分红,剩余部分用于村公共设施建设。目前合作社发展油桃种植面积120余亩,年产油桃3万余斤。桃园还带动13名贫困户就业,平均每人每年可增收3000余元。
目前正值油桃成熟上市之际,油桃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而且油桃表面光滑,没有难洗的桃毛。炎炎夏日,咬一口桃香满溢,酸甜的汁水“呲溜”一下,就从喉咙淌到了心里。6月4日,记者来到了蒙城县三义镇三塔村百亩桃园,品尝美味油桃,探寻了三塔村扶贫桃背后的故事。
涡阳县青疃镇李圩村肉兔档案
产品:伊拉肉兔
产地:涡阳县青疃镇李圩村
产品特色:出肉率高,肉质鲜嫩
联系人:李圩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宿朝峰
销售热线:13966522377
产业发展情况:李圩村肉兔养殖扶贫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扶贫基地+贫困户”带动模式,全村发展肉兔养殖户70余户,其中一半以上是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李圩村所在的涡阳县青疃镇曾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知名的兔毛市场,李圩村很多村民都从事过兔毛生意,养殖过长毛兔。后来兔毛市场逐步萎缩消失,村民们也不再从事相关产业,但依然对养兔有着特殊的情结。 李圩村地处涡阳县城东北37公里,是涡阳全县最偏远的村庄之一。2014年,李圩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2017年,李圩村实现村出列。
涡阳县星园街道陈李村黑花生档案
产品:黑花生
产地:涡阳县星园街道陈李村
产品特点:表皮顺滑,口感脆甜,营养丰富
联系人:陈李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龚朝旭
销售热线:13966531188
产业发展情况:陈李村引进了荣耀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等4家合作社,中药材种植、林果种植等特色种植产业已初具规模。其中,黑花生种植面积突破200亩。随着产业的发展,2019年,陈李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5万元并实现贫困村出列,其中,种植黑花生的荣耀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给村里带来12万余元的集体经济收入。预计今年,陈李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30万元,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涡阳县星园街道陈李村,距离涡阳县城2公里。虽然就在县城边上,但陈李村因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经济薄弱,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163户383人,贫困发生率7.4%。 近年来,陈李村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之策,引进了荣耀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等4家合作社,大力发展产业脱贫。目前,该村的中药材种植、林果种植等特色种植产业已初具规模。
蒙城县双涧镇东岳村羊角蜜档案
产品:羊角蜜
产地:蒙城县双涧镇东岳村
产品特点:香味扑鼻、清脆甘甜、汁多味美
联系人:东岳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朱峰
销售热线:13966889021
产业发展情况:东岳村依托紧靠涡河、河道沿岸沙壤土质最适合种植蔬果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引进家庭农场承包200亩土地,建设183个蔬菜瓜果大棚,种植羊角蜜、西瓜、黄心菜、莴笋等农副产品,其中羊角蜜50棚,每棚产量2500至3000公斤,合作社每年从利润里拿出4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公益性岗位开发。村民和贫困户还可获得务工收入。
羊角蜜凭借芳香的味道、香甜的口感,使得它一跃成为甜瓜界的网红,深受消费者喜爱。在蒙城县双涧镇东岳村的温室大棚里,50个大棚的羊角蜜长势喜人。“网红瓜”正为这个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开辟出“甜蜜”脱贫致富路。 近年来,东岳村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大力发展产业脱贫,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把贫困户嫁接在当地产业链条上,用政策扶贫资金注入产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带动贫困户脱贫,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涡阳县牌坊镇曹庄村肉鸽档案
产品:灰王肉鸽、银王肉鸽
产地:涡阳县牌坊镇曹庄村
产品特点:肉鸽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联系人:曹庄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樊文华
销售热线:13083366685
产业发展情况:肉鸽养殖已成为曹庄村的当家产业。专业合作社肉鸽存栏量12000对,年出栏量120000对。合作社每年向村集体分红3.44万元。这部分村集体收入,20%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80%直接分红给贫困户。同时,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里一些村民也开始发展肉鸽养殖,目前该村养鸽达200对以上的农户有8户,其中贫困户4户。
曹庄村,位于涡阳县牌坊镇北部,距离县城30多公里,北与河南省永城市李寨镇接壤。该村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也是牌坊镇4个贫困村之一,当年的产业发展是空白,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2017年,曹庄村实现整村出列。2018年,出列后的曹庄村获得了贫困村“一村一品”和“新型主体产业带动”财政资金的支持,共计47.6万元。利用这笔资金,曹庄村大力扶持肉鸽养殖合作社发展。
谯城区观堂镇晨光村家纺四件套档案
产地:谯城区观堂镇晨光村
产品特点:面料柔软、做工精细、物美价廉
联系人:晨光村党委书记张海
销售热线:15255488706
产业情况:晨光村位于谯城区观堂镇北部,与河南永城交界。近年来,晨光村大力探索“文旅+发展”路径,发展旅游业和现代农业,逐渐形成“公司+贫困户”的模式。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晨光村还邀请了在外创业的本村村民张建设返乡创业,开办子桐家纺厂,该厂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5万元收入,同时带动20名左右的贫困户实现了就近就业。
“我们的产品离不开针,可以说是‘尖端’产品!”在谯城区观堂镇晨光村子桐家纺厂,负责人张建设开玩笑地对记者说。 子桐家纺厂是晨光村的重点产业项目,该家纺厂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5万元收入,还带动了20名左右的贫困户就近就业。 晨光村是脱贫“明星村”,近年来大力探索“文旅+发展”路径,发展旅游和现代农业,先后被评为省级AAA级旅游乡村和优秀旅游乡村。子桐家纺厂的落户投产,让晨光村的脱贫致富路锦上添花,村民的日子更香甜。
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莲藕档案
产 品:莲藕
产 地: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
特 点:上市早 脆嫩鲜甜 滋补养性
联 系 人:戴尧村党支部书记戴同阳
销售热线:13155688538
产业发展情况:戴尧村依托沿涡河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实施“旱改水”项目,引进龙头企业,流转2000多亩土地种植莲藕,同时发展“藕虾共作”“莲鱼共养”等产业模式,年产值达2691万元。戴尧村莲藕基地流转贫困户土地400多亩,年租金30余万元,解决了村里20多户贫困户的就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9万元收入。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曾经的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虽然靠近涡河却饱受水患,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村。 2016年,戴尧村转变发展思路,实施“旱改水”项目,变水患为水利,引进龙头企业上海通赢农业科技公司,大力发展莲藕种植,打造莲藕基地。仅仅几年时间,戴尧村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就一跃成为脱贫明星村和致富带头村。
涡阳县新兴镇东华村水果玉米档案
产 品:水果玉米
产 地:涡阳县新兴镇东华村
特 点:脆嫩爽口 鲜甜多汁 营养丰富
联 系 人:刘圩村党总支书记赵强
销售热线:17355588888
产业发展情况:东华村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结合村情,制定了东华村产业扶贫发展规划,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化经营,努力打造一条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之路。东华村泓森槐生态家庭农场瞄准市场需求,于2020年发展水果玉米种植,产品一经上市广受好评。
在我市9月份举行的“扶贫产品展示展销会”上,来自涡阳县新兴镇贫困村东华村的扶贫产品水果玉米,以其紫色的颜色、可以生吃的特点,吸引了许多市民的注意,大家纷纷试吃尝鲜,赞不绝口。 其实,水果玉米只是发展特色种养业的缩影。 近年来,东华村积极引进特色种养业,以产业为支撑,为脱贫增收带来源头活水,不仅增加了贫困户收入,也增强了东华村脱贫致富的后劲。
利辛县阚疃镇宋圩村河蟹档案
产 品:河蟹
产 地:利辛县阚疃镇宋圩村
特 点:体大 肉厚 鲜美
联 系 人:宋圩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孙健
销售热线:13309676060
产业发展情况:宋圩村地势低洼,土壤贫瘠,洪涝灾害频发,利用该村紧靠茨淮新河和西淝河的自然条件,宋圩村扶贫工作队引导发展水产养殖业。螃蟹就是其中一个品类。宋圩村集体为该村扶贫养殖基地注入30万元扶贫资金,扶贫基地每年给村集体分红2.5万元。目前,宋圩村已经发展水产养殖合作社7个,养殖水面发展到700多亩,带动就业达100多人,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脱贫致富。
宋圩村,位于利辛县阚疃镇以东五公里处,临茨淮新河与西淝河交汇处,地处三县交界,地势低洼不平,下雨易涝。易涝的田块,被村民称为“懒汉田”,村民们种惯了“懒汉田”, 日子越过越穷,宋圩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穷村。 然而就是这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并把易涝的“懒汉田”改造成水面,变水患为水利,昔日的“懒汉田”,成了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利辛县大李集镇叶园村泥鳅档案
产 品:泥鳅
产 地:利辛县大李集镇叶园村
产品特色:个头大 品相好 味道鲜
联 系 人:叶园村党支部书记解建胜
销售热线:13856965739
产业发展情况:泥鳅养殖基地带动了30多名贫困户就业,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每亩年租金700元;同时还带动贫困户养殖泥鳅,回收价格高于市场价。 2018年,泥鳅养殖基地被评为利辛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当年叶园村向泥鳅养殖基地入股30万元扶贫资金,2019年再入股80万元扶贫资金,基地每年向村集体分红7万元左右。截至目前,叶园村村集体已经获得分红收入20万元。
“我们叶园村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采访中,不止一位村民这样评价2014年之前的利辛县大李集镇叶园村。 年年小麦、玉米和大豆“老三样”,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叶园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近年来,依托泥鳅养殖基地,叶园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从2014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发展到2019年底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56.65万元,并成了利辛县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泥鳅虽小,但“钻开”了叶园村的致富门。
利辛县永兴镇谭铺村艳红辣椒档案 产品:艳红辣椒 产地:利辛县永兴镇谭铺村 特点: 艳红美丽 亮丽有光泽 辣度高 味道纯正 联系人:谭铺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强强 销售热线:13505665568 产业发展情况:谭铺村改变传统的一麦一豆种植模式,引导鼓励种植大户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该村东标家庭农场种植辣椒370余亩,亩均产值5000元,不仅每年从收益中拿出两万余元作为村集体收入,还为20余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夏日的骄阳,晒得大地一片火辣辣的。而在利辛县永兴镇谭铺村的辣椒基地里,更火辣的,还有满地的红辣椒。 2014年,谭铺村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2018年,谭铺村改变传统的一麦一豆种植模式,引导鼓励种植大户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
利辛县巩店镇永昌社区翠冠梨档案 产品:翠冠梨 产地:利辛县巩店镇永昌社区 特点:上市早 核小肉厚 质细嫩爽 汁丰味甜 联系人:永昌社区党总支书记郇国民 销售热线:15055072799 产业发展情况:巩店镇永昌社区的翠冠梨已经发展至千亩规模,每年可为永昌社区增加2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为20多名贫困户提供就业了就业岗位。近年来当地还依托翠冠梨园举办梨花节,发展乡村旅游,建立“春赏梨花夏摘梨,赏玩采摘一条龙”的产业模式,促进梨园经济不断发展。
“我们村的翠冠梨大丰收了,闻上去果香四溢,咬一口汁多香甜,消暑又解渴,味道好得不得了。”8月14日,在利辛县巩店镇永昌社区翠冠梨种植基地,永昌社区党总支书记郇国民正对着手机镜头,通过网络为丰收的“扶贫梨”卖力吆喝。
蒙城县板桥集镇双鹿村干豆角档案 产 品:干豆角 产 地:蒙城县板桥集镇双鹿村 特 点: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适合炒、炖、煮等多种烹饪方式 联 系 人:双鹿村党总支书记刘娟 销售热线:18709896299 产业发展情况:双鹿村利用土质肥沃和优越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目前已流转土地2000多亩种植豆角、花生、西兰花等蔬菜品种。
守着“金山”去要饭,这句话形容过去的蒙城县板桥集镇双鹿村并不夸张。蒙城县人均耕地1.48亩,双鹿村人均达到1.71亩,而且土质肥沃、交通便利,但由于种植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落后,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村。 思路决定出路。2017年,双鹿村提出“产业兴村”的发展思路,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只用三年时间蔬菜种植面积就达到了2000多亩。
页面设计:常艳敏 赵菲菲 编辑:赵菲菲 常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