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年,我们这样学雷锋

    雷锋这两个字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雷锋精神成了“真善美”的象征。无论上至七八十岁的老者,或下到三五岁的孩童都在学习雷锋。

  • 鸟声三两粒

    鸟声三两粒

    春夏之间,我们喜的是搬了一只网床,在树下,听枝叶之间的鸟鸣,树叶太密了,只闻其鸣,不见其鸟,只能循着声音的方位确定鸟在树冠的哪个方向,也只能听鸟的叫声分辨是何种鸟雀

  • 春耕

    春耕

    说的是,这时正是春耕生产大忙季节,神州大地到处皆是耕牛遍地走,施肥、整地、播种的繁忙景象

  • 姥姥的“三八”节

    姥姥的“三八”节

    姥姥这一生,经历过日本侵略中国,她躲在地窖里看见亲人被残害。艰苦的年月,她吃糠咽菜,挑水、种地、推磨,什么活都干过。她养育了六个儿女。姥爷不在家,她挑起家庭的重担,一头担着...

  • 五姨的玫瑰

    五姨的玫瑰

    叫她五姨,其实她比母亲还要年长两岁。她排行老五,从这便知,她原来是生活在热闹和宠爱之中的。早年间,大表舅精睿聪慧,在福建一带做生意,做出了名堂,一家人都喜悦地跟着享福去了。...

  • 跟着古人学踏春

    跟着古人学踏春

    古人虽然并不懂得绿植的这种科学作用,但却知道其好处,特别有益于身心健康。于是,一种重要的旅游习俗——踏春,便产生了。

  • 回家吃饭

    回家吃饭

    那段时间,回家陪父亲吃饭,是我最开心的事

  • 图书馆里的“雷锋”

    图书馆里的“雷锋”

    我笑着点点头,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可能由于前一天晚上受凉,有些难受,于是便在座位上肆无忌惮地咳嗽起来。谁知那个女孩去角落里拿了一个纸杯,给我倒了一杯开水,还递过来几张纸巾...

  • 最珍贵的礼物

    最珍贵的礼物

    这时,我灵机一动:“妈,我现在不想去上海了,咱们去宏村吧。听朋友提起过,我早就想去那里看看了。”

  • 兀坐

    兀坐

    黄山的风光不可谓不好,雪松云海也不可谓不好看,有人说,这是天气的成全,我倒觉得这是徐霞客难得的好闲情。当然,若是天光放晴,徐霞客一定持杖登山了。雪未必就是阻碍,试想,雪中游...

  • 其实这种现象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岁月是流动的水,我们被裹在其中,必然会有一些改变。

  • 开会

    领导对小关倒是蛮欣赏的,私下里夸他内秀。谁说不是呢?人家小关除了口才差,不善于言辞,可工作杠杠的,账做得分毫不错,材料写得滴水不漏,即便办公室里的茶水,也从来没耽误大家喝过。

  • 母亲的“日记本”

    母亲的“日记本”

    那些白皙、细长的种子,是香瓜、面瓜或脆瓜,像一片星云,镶嵌在墙壁上。我轻易就能穿越回上一年,看母亲掰开瓜,信手往墙上一甩,瓜瓤便拉着瓜籽,紧紧粘在墙上。我能看到的也只有这些...

  • 春风里,倾听质朴和洁净

    进得门来,程颐正在睡觉。他们为了不影响程颐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待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程颐醒后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和他们讨论张载之学。经过一番研究...

  • 被需要的幸福

    被需要的幸福

    我确实不懂这种幸福,直到那天遇见了我家楼下的李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