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本网今起推出“走进乡村看小康”专栏,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展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发展成效。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看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新发展,看希望田野铺展农业新画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上,走进乡村看小康让人有更多感触:如今,我们的乡村,沃野千里,五谷丰登;我们的乡村,蕴藏活力,动能强劲;我们的乡村,绿水青山,人地和谐。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让农民增收是关键。近年来,古井镇充分利用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优势,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种植,通过种植各种反季节蔬菜,大大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从大棚建设、育苗栽秧、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不断激发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村民不仅成为大棚种植的“土专家”,更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使冬闲变冬忙,实现了农民在冬季也能劳作、一年四季都有收入的愿望,促进农民增收。
  近几年来,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利辛县城北镇果蔬产业蓬勃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挑战也伴随而来。大棚种植果蔬的季节性较强,要想果蔬在一年四季都能获得经济效益,就亟须拉长果蔬的存贮时间链条。
  经过镇党委班子多轮协商探讨,决定利用大管社区的种植和区位贮存优势,运用财政资金450万元建设一座仓储量达到200万斤的现代化果蔬冷鲜库。
  4月22日上午,谷雨时节,雨水少,气候温和,在涡阳县义门镇,村民们又开始了春季苔菜的收割、加工、晾晒。
  打叶刨皮、利刀出菜,把握时机,通风晾晒。在田间地头,搭起的晾晒苔干的架子绵延数百米,被切成条的苔菜在阳光下迎风起舞。
  义门镇地处涡河两岸,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好,盛产苔干,被命名为“中国苔干之乡”。苔干菜分为春秋两季种植,每年的谷雨、霜降时节是加工苔菜的最佳时节。
  作为安徽省“数字乡村”试点县,我市蒙城县积极推动“数字下乡”,加快互联网与政务服务融合,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打开手机,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就可以查询养老金的缴纳情况了,很方便。”5月10日,蒙城县立仓镇大李集村村民徐九玲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操作手机,很快就看到了自己的养老金缴费明细。
  “哈密瓜吊着长,没见过吧!”5月10日,蒙城县许疃镇许疃村哈密瓜种植基地内,放眼望去,水泥路西侧都是连体大棚,大棚里一个个硕大饱满的哈密瓜悬挂在半空,长势喜人,种植基地技术员刘德玉自豪地说。
  温室果蔬产业是许疃村的主导产业,这两年村两委在坚持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尝试引进了温室哈密瓜、反季节无公害大棚蔬菜,不断探索农业种植新模式,将哈密瓜采用“吊”种的方式,种进温室大棚里,最大化利用大棚的空间,确保哈密瓜引种成功。
  哈密瓜对种植环境要求较高,喜日照充足、空气干燥、雨水稀少、昼夜温差大等诸多自然条件,田间管理技术复杂,为此,许疃村邀请刘德玉走进大棚开展哈密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和经验。
  “相对于传统种植方式,‘吊’着长的哈密瓜亩产更高,预计今年亩产6000斤没问题。”刘德玉边查看哈密瓜长势,边介绍哈密瓜种植效益。
  “园里的玫瑰花每隔两三天就要采摘一次。采摘有讲究,含苞的花蕾不能摘,花绽放得过了头也不好,最好是刚刚绽放开,要马上采摘,这样玫瑰花颜色鲜艳、花瓣美观,品质才是最上乘的,目前玫瑰花的收购价格是19元每公斤。”玫瑰种植园主刘建军说,2021年他从山东菏泽将玫瑰花种植产业引进家乡发展,在镇里和村里的帮助下,流转了70亩土地,开始试种30亩玫瑰,其余土地种上了30亩中药材和10亩辣椒。

乡风文明  庭院美

  编者按:一方庭院,满目风景。在亳州广大乡村,一个个环境优美的庭院,一个个家风优良的家庭,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外兼修”,促进了村庄整体面貌的改造提升。即日起,亳州新闻网推出“乡风文明庭院美”栏目,展示新时代农民风采和美丽乡村建设新画卷,敬请关注。








我们的新时代  图说乡村振兴

1《《

2《《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

3《《

4《《